成語有關拙的成語
有關拙的成語
有關拙的成語共收錄38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將勤補拙 | 以勤奮彌補笨拙。 | 唐 白居易《自到郡齋題二十四韻》:“救煩無若靜,補拙莫如勤。” |
弄巧成拙 | 弄:賣弄;耍弄;巧:靈巧;拙:愚笨。本想賣弄聰明;做得好些;結果卻做了蠢事或把事情弄糟。 | 宋 黃庭堅《拙軒頌》:“弄巧成拙,為蛇畫足。” |
勤能補拙 | 勤:勤奮;拙:愚笨。勤勉地干;就能夠補償笨拙所造成的不足。 | 宋 邵雍《弄筆吟》:“弄假像真終是假,將勤補拙總輸勤。” |
辭巧理拙 | 文辭雖然浮華,但不能闡明道理。 |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諸子》:“公孫之白馬孤犢,辭巧理拙,魏牟比之鸮鳥,非妄貶也。” |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 直:正直;屈:理虧;巧:靈巧;拙:笨拙。很正直的人表面好像枉屈,很靈巧的人表面好像笨拙。 |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45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
拙嘴笨舌 | 嘴舌笨拙。形容不善于講話。拙:笨;不靈。 | 清 隨緣下士《林蘭香》:“我亦并非處處都去留心,只是嘴拙舌鈍,不敢輕易開口。” |
笨嘴拙舌 | 拙:不巧。嘴笨;口才不好;不善言辭。也作“笨口拙舌”。 | 楊朔《石油城》:“劉公之低著頭,用大手搓著大腿,挺為難地說:‘我這個人,笨嘴拙舌的,談什么呢?’” |
相形見拙 | 見“相形見絀”。 | 郭沫若《蒲劍集·“民族形式”商兌》:“皮簧劇在戲劇構成上也占著超越的地位,但把來和近代小說與近代話劇比較,由于內容的陳舊,是不免相形見拙的。” |
笨口拙舌 | 沒有口才,不善言談。 | 秦兆陽《在田野上前進》第一章:“部隊作風,說話又尖又硬,絲毫不留情面,又滿有一套理論,笨口拙舌的大老粗。” |
鳩巢計拙 | 鳩:布谷鳥;拙:笨。形容人不善經營,拙于生計。 | 元·馬致遠《雙調·秋思》:“休笑鳩巢計拙,葫蘆提一向裝呆。” |
拙貝羅香 | 安息香的別名。 | |
頓口拙腮 | 比喻嘴笨,不善于說話。 | |
巧偽不如拙誠 | 奸巧的虛偽不如笨拙的誠實。 | 西漢·劉向《說苑·談叢》:“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偽不如拙誠。’” |
弄巧反拙 | 見“弄巧成拙”。 |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二卷:“西子捧心,愈見增妍;丑婦效顰,弄巧反拙。” |
百拙千丑 | 極言拙劣丑陋。 | 宋 曉瑩《羅湖野錄 辯禪師》:“黃龍鼻下無口,當然所見顢頇,至今百拙千丑。” |
巧詐不如拙誠 | 奸巧的虛偽不如笨拙的誠實。 |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說林》:“故曰:巧詐不如拙誠。樂羊以有功見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 |
藏巧于拙 | 有才能而不顯示出來。 | 明·洪應明《菜根譚》:“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濁,以屈為伸,真涉世之一壺藏身之三窟也。” |
計窮途拙 | 謂無計可施,無路可走。 | 明·孫梅錫《琴心記·相如倦游》:“相公,休怯。你病人凋梧,貪依衰草,一時計窮途拙,且自藏珍。” |
拙眼譏評 | 拙眼:見識淺陋。自己見識淺陋卻喜歡譏諷別人。 | 宋·陸游《雜興十首》詩:“觀人如觀玉,拙眼喜譏評。” |
巧不勝拙 | 拙:笨拙。有時巧捷不如笨拙。 | 《清史稿·藝術·江之桐傳》:“洎乎接刃,則霍然而去。故曰‘巧不勝拙’。” |
才疏計拙 | 指才識疏淺,不善謀算。 | 元 魏初《滿江紅 寄何侍御》詞:“今老去,才疏計拙,百居人后。” |
運拙時艱 | 同“運蹇時乖”。 | 元·陳以仁《存孝打虎》第二折:“便似班定遠在玉門關,空學的兵書戰策,爭奈運拙時艱,淹留在此去住無門。” |
運拙時乖 | 同“運蹇時乖”。 | 元·關漢卿《五侯宴》第五折:“也是我運拙時乖,舍死的盡心兒奈。”元·王德信《四塊玉》套曲:“莫不是你緣薄,都一般運拙時乖。” |
拙口笨腮 | 猶拙嘴笨舌。 | 清·宣鼎《夜雨秋燈錄續集》卷三:“咬文嚼字,秀才當行;拙口笨腮,農人本色。” |
大巧若拙 | 真正靈巧的人;不自炫耀;表面上卻好像很笨拙。 | 先秦 李耳《老子》:“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訥。” |
口巧手拙 | 巧:靈巧;拙:笨拙。光是嘴上能說,動手能力相當差。 | |
巧拙有素 | 巧:精巧;拙:笨拙;素:本來的。精巧和笨拙就有所不同,是天賦素養造成的。 | 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至于引氣不齊,巧拙有素,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
拙口鈍腮 | 比喻嘴笨,沒有口才。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43回:“二哥,你和我一般,拙口鈍腮,不要惹大哥熱擦。” |
拙嘴笨腮 | 見“拙嘴笨舌”。 | 劉厚明《常河叔叔》:“不行,不行,我拙嘴笨腮的。” |
心勞日拙 | 弄虛作假的人;用盡心機;百般掩飾;可是事情還是越來越不順手。現多指做壞事的人;雖然使盡壞心眼;到頭來不但撈不到好處;處境反而一天比一天糟。 | 《尚書 周官》:“作德,心逸日休;作偽,心勞日拙。” |
笨嘴拙腮 | 口才不行,不會說話 | 熊尚志《藕和花的故事》:“這個身高一米八的小伙子,還是像小時候一樣笨嘴拙腮的。” |
鈍口拙腮 | 指口才笨拙,說話不流利。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80回:“好妹妹,我是鈍口拙腮,可不能一句一句同你套!” |
時乖運拙 | 拙:劣,不好。時運不順,命運不佳。指處境不順利。 | 元 無名氏《娶小喬》頭折:“爭奈我時乖運拙難前進,幾時能夠朝帝闕受君恩。” |
拙口鈍辭 | 拙:拙笨;鈍:遲鈍,笨拙。粗嘴巴,笨言辭。指不善于言辭。 | 元·無名氏《倅范叔》楔子:“須賈平日拙口鈍辭,猶恐應對有誤,家中有一辮士,名日范雎,得與此人同行,凡事計議,萬無一失。” |
巧不若拙 | 拙:笨拙。有時巧捷不如笨拙。 | 西漢·劉安《淮南子·人間訓》:“事有所至,而巧不若拙。” |
以勤補拙 | 用勤奮補救笨拙,含有自謙之意。 | 隋·李德林《〈霸朝集〉序》:“心無別慮,筆不暫停。或畢景忘餐,或連宵不寐。以勤補拙,不遑自處。” |
心拙口夯 | 心思笨,又不善于說話。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30回:“誰都像我心拙口夯的,由著人說呢!” |
兵聞拙速 | 指用兵打仗當求速勝而不計戰法的巧拙。 | 《孫子 作戰》:“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