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勞的成語
有關勞的成語
因篇幅關系,勞的成語只列出前 60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勞燕分飛 | 勞:伯勞;鳥名。伯勞和燕子分飛東西;比喻親人或朋友別離。 | 南宋 郭茂倩《樂府詩集 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 |
勞民傷財 | 勞民:使人民勞累;傷:耗費。既讓人民勞累受苦;又耗費了資財。指濫用人力物力;造成浪費。 | 《元史 李元禮傳》:“而又勞民傷財,以奉土木。” |
主憂臣勞 | 憂:憂患。君主有了憂患,臣下就要為他效力。 | 西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臣聞主憂臣勞,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會稽,所以不死,為此事也。” |
各盡所能,按勞分配 | ||
汗馬功勞 | 汗馬:戰馬奔馳出汗。指將士立下戰功。后指對事業的辛勤貢獻。 | 韓非《韓非子 五蠹》:“棄私家之事,而必汗馬之勞,家困而上弗論,則窮矣。” |
按勞分配 | 根據勞動的大小進行分配。 | 鄧小平《關于發展工業的幾點意見》:“堅持按勞分配原則。” |
分心勞神 | 勞:費。分散心力和耗費精神。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27回:“展爺在家一天,倒覺的分心勞神。定于次日起身上杭州。” |
不辭勞苦 | 辭:推辭。雖然勞累和辛苦也不推辭。形容工作勤奮努力。也作“不辭辛苦”。 | 唐 牛肅《紀聞 吳保安》:“今日之事,請不辭勞苦。” |
勞苦功高 | 勞苦:勞累辛苦。出了極大的力氣;立下了很大的功勞。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身。” |
一勞永逸 | 逸:安逸。辛苦一次。把事情辦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費力了。 | 東漢 班固《封燕然山銘》:“茲可謂一勞而久逸。暫費而永無寧者也。” |
任勞任怨 | 任:擔當、承擔。做事既能承受勞苦;又能承受埋怨。 | 清 顏光敏《顏氏家藏尺牘》:“惟存一矢公矢慎之心,無愧屋漏,而闈中任勞任怨,種種非筆所能盡。” |
往返徒勞 | 徒勞:白花力氣。來回白跑。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五十六回:“大夫今日見諭,公則公言之,私則私言之,不必效舌劍唇槍,徒勞往返耳。” |
勞民費財 | 亦作“勞民傷財”。 | 《新唐書·南詔傳贊》:“唐之治不能過兩漢,而地廣于三代,勞民費財,禍所繇生。” |
任怨任勞 | 見“任勞任怨”。 | 漢·桓寬《鹽鐵論·刺權》:“夫食萬人之力者,蒙其憂,任其怨勞。”《漢書·石顯傳》:“誠不能以一軀稱快萬眾,任天下之怨。” |
舉手之勞 | 舉:抬起。一動手就能辦到的一點勞動。比喻事情輕而易舉;毫不費力。 | 唐 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 “如有力者,哀其窮而運轉之,蓋一舉手一投足之勞也。” |
徒勞無功 | 徒:徒然;白白地;功:成就。白白付出勞動而沒有功效。 | 宋 朱熹《詩集傳》:“厭小而務大,忽近而圖遠,將徒勞而無功也。” |
吃苦耐勞 | 耐:受得起;禁得起。能經受困苦的生活;也禁得起勞累。 | 朱自清《新中國在望中》:“新中國雖然已在望中,可是得吃苦耐勞,才能到我們手里。” |
讓逸競勞 | 謂安逸之事互相謙讓,勞苦之事互相爭搶。 | 《魏書·孝感傳·吳悉達》:“昆弟同居四十余載,閨門和睦,讓逸競勞。” |
勞思逸淫 | 逸:安逸。指參加實際勞動,才能想到愛惜物力,知道節儉;貪圖安逸就容易放蕩墮落。 | 《國語·魯語》:“勞則思,思則善心生,逸則淫,淫則忘善,忘善則惡心生。” |
夢斷魂勞 | 睡夢中也在思想著,弄得神魂不寧。亦作“夢斷魂消”。 | 元·王元和《小桃紅·題情》:“又不敢對著人明明道,只落的夢斷魂勞。” |
反勞為逸 | 勞:疲勞;逸:安閑,休息。把疲勞轉化為安逸。 | 明·揭喧《兵經百篇·更字》:“我一戰而人數應,誤逸為勞;人數戰而人數休,反勞為逸;逸則可作,勞則可敗。” |
以逸待勞 | 逸:安閑;勞:疲勞。用安閑之己待疲勞之敵。指自己養精蓄銳;等敵人疲勞后;待機痛擊疲勞之敵。 | 先秦 孫武《孫子 軍爭》:“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饑,此治力者也。” |
好逸惡勞 | 好:喜愛;逸:安閑;惡:討厭;憎恨。貪圖安逸;厭惡勞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郭玉傳》:“其為療也,有四難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難也;將身不謹,二難也;骨節不強,不能使藥,三難也;好逸惡勞,四難也。” |
舟車勞頓 | 舟車:船與車,泛指一切水陸交通工具。勞頓:勞累疲倦。形容旅途疲勞困頓。 | 錢鐘書《圍城》第二章:“那兩位記者都說:‘今天方博士舟車勞頓,明天早晨到府聆教。’” |
鞍馬勞頓 | 騎馬趕路過久,勞累疲困。形容旅途勞累。 | 元 楊顯之《瀟湘雨》第四折:“興兒,我一路上鞍馬勞頓,我權且歇息。” |
意攘心勞 | 攘:擾亂。思緒不安,心中感動勞累。 | 明·無名氏《三化邯鄲》第二折:“盧生也,也是你三生累積功千劫,教我一夜思量計萬條,意攘心勞。” |
有勞有逸 | 逸:安閑,逸樂。有勞動的時候,也有安逸的時候。指工作與休息安排得合適恰當。 | 唐·歐陽詹《魯山令李胄宴僚吏序》:“歌發其所自和,舞發其所自樂,窮八荒,竭千鐘,強發揚,課絲竹,則有勞有逸,豈合歡之意歟!” |
勞什子 | 指討厭的東西或一般的事物。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回:“什么罕物!人的高下不識,還說靈不靈呢!我也不要這勞什子。” |
鞍馬勞神 | 見“鞍馬勞頓”。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50回:“也未見勝敗,眾位尊兄,鞍馬勞神不易。” |
汗馬之勞 | ①指征戰的勞苦。亦指戰功。②指用馬運輸的勞累。 | 《韓非子·五蠹》:“棄私家之事而必汗馬之勞,家困而上弗論,則窮矣。” |
案牘之勞 | 案牘:公文。辦理公文事物的勞累。 | 唐 劉禹錫《陋室銘》:“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
勞而無功 | 勞:勞累;勞苦;功:功效;成效。花了力氣卻沒有成效。 | 先秦 管仲《管子 形勢》:“與不可,強不能,告不知,謂之勞而無功。” |
鞍馬之勞 | 鞍馬:鞍子和馬,指長途跋涉或打仗。形容旅途或戰斗的勞苦。 | 元·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不覺的一陣昏沉上來,皆因老夫年紀高大,鞍馬勞困之故。” |
鞍馬勞困 | 指長途跋涉或戰斗中備嘗困乏。 | 元·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不覺的一陣昏沉上來,皆因老夫年紀高大,鞍馬勞困之故。” |
案牘勞形 | 文書勞累身體。形容公事繁忙。 | 唐 劉禹錫《陋室銘》:“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
積勞成疾 | 勞:勞累;疾:病。因長期過度勞累而得病。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69回:“公孫歸生,積勞成疾,臥不能起,城中食盡,餓死者居半,守者疲困,不能御敵。” |
勞心苦思 | 費盡心機,苦思焦慮。 | 明·趙弼《夢游番陽彭蠡傳》:“競虛名,奪浮利,日夜勞心苦焦思。” |
一舉手之勞 | 比喻不費力,只是一抬手那樣。 | 唐·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如有力者哀其窮而運轉之,蓋一舉手一投足之勞也。” |
以佚待勞 | 見“以逸待勞”。 | 《孫子·軍爭》:“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饑,此治力者也。” |
肩勞任怨 | 猶任勞任怨。 | |
勞筋苦骨 | 謂勞動繁重,使筋骨疲勞痛苦。 | 東漢·班固《漢書·王褒傳》:“故工之用鈍器也,勞筋苦骨。” |
鞍馬勞倦 | 指長途跋涉或戰斗中備嘗困乏。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實不相瞞太公說:老母鞍馬勞倦,昨夜心痛病發。” |
徒勞無益 | 白費勁,沒有一點用處。 | 宋 袁燮《伐武岡林守進治要札子》:“夫溺于卑者,固不足論;而過于高者,徒勞無益。” |
不敢告勞 | 努力做事,不訴說自己的勞苦。比喻勤勤懇懇,不辭辛勞(多用在自己表示謙虛)。 | 《詩經 小雅 十月之交》:“黽勉從事,不敢告勞。” |
不勞而獲 | 獲:獲得。自己不勞動而占有別人的勞動成果。也作“不勞而得”。 | 三國 魏 王肅《孔子家語 入官》:“所求于邇,故不勞而得也。” |
東勞西燕 | 勞:伯勞。比喻情侶、朋友離別。 | 南宋 郭茂倩《樂府詩集 雜曲歌辭八 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 |
按勞取酬 | 按照勞動貢獻的大小領取報酬。 | 毛澤東《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物質的分配也要按照‘各盡所能按勞取酬’的原則和工作的需要,決無所謂絕對的平均。” |
夢勞魂想 | 勞:煩。在夢中也思念,思想上不得平靜。 | 明·高濂《玉簪記·依親》:“我媳婦孤身在那方?痛殺我夢勞魂想。” |
逸以待勞 | 猶以逸待勞。 | 宋陳師道《擬御試武舉策》:“逸以待勞,久以待變,亡費而有備,可謂善矣。” |
不勞而食 | 食:吃。自己不勞動而占有別人的勞動成果。 | 張東林《古城春色》第二部:“我們掌柜的說,解放了不應當不勞而食。” |
忍苦耐勞 | 經得起艱苦的工作和生活。 | 鄒韜奮《萍蹤寄語》二五:“這不能說他們沒有冒險的精神,更不能說他們沒有忍苦耐勞的精神。” |
勞逸結合 | 逸:原指安樂;安閑。這里指休息。工作和休息相結合。指既要積極工作;又要適當休息。 | 鄧小平《關于科學和教育工作的幾點意見》:“搞好勞逸結合,不僅不會降低而且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
伯勞飛燕 | 借指離別的親人或朋友。 | 《玉臺新詠 古詞〈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 |
勞心焦思 | 費盡心機,苦思焦慮。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夏本紀》:“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心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 |
勞師襲遠 | 發動軍隊襲擊遠方的敵人,多指冒險的軍事活動。 | 《左傳·僖公三十二年》:“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 |
暫勞永逸 | 猶一勞永逸。謂以一時的辛勞,換取長久的安逸。 | 漢·張衡《西京賦》:“暫勞永逸,無為而治。” |
一勞久逸 | 見“一勞永逸”。 | 語出漢·楊雄《諫勿許單于朝疏》:“以為不壹勞者不久佚,不暫費者不永寧,是以忍百萬之師,以摧餓虎之喙……而不悔也。”漢·班固《封燕然山銘》:“茲可謂一勞而久逸,暫費而永無寧者也。” |
犬馬之勞 | 犬馬:古時臣子對君主常自比為替主子奔走的犬馬;以表示忠誠。比喻心甘情愿受人驅使;為人效勞。 | 《晉書 段灼傳》:“愿陛下思子方之仁,念犬馬之勞,思帷蓋之報,發仁惠之詔,廣開養老之制。” |
勞形苦心 | 身體疲勞,精神困乏。 | 魯迅《故事新編 非攻》:“勞形苦心,扶危濟急,是賤人的東西,大人們不取的。” |
生我劬勞 | 劬勞:勞苦。父母生養子女非常辛苦。 | 《詩經·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