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雍的成語
有關雍的成語
有關雍的成語共收錄14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雍容大雅 | 見“雍容閑雅”。 | 老舍《不成問題的問題》:“快走,那白白的鞋底與顫動的腿帶,會顯出輕靈飄灑;慢走,又顯出雍容大雅。” |
雍榮雅步 | 形容態度從容大方,舉止不俗。 | 《魏書·世祖紀》:“古之君子,德成業就,才為世使。或雍榮雅步,三命而后至;或棲棲遑遑,負鼎而自達。” |
雍榮閑雅 | 雍榮:態度大方,從容不迫;閑雅:文雅。形容態度從容,舉止文雅。 |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相如之臨邛,從車騎,雍榮閑雅甚都。” |
雍門刎首 | 相傳越軍至齊境,烈士雍門子狄聞之,刎頸而死。越軍知之,曰:“齊王有臣鈞如雍門子狄,擬使越社稷不血食。”遂引軍而退。齊王葬雍門以上卿之禮。見漢劉向《說苑·立節》。后用為忠君的典實。 | 相傳越軍至齊境,烈士雍門子狄聞之,刎頸而死。越軍知之,曰:“齊王有臣鈞如雍門子狄,擬使越社稷不血食。”遂引軍而退。齊王葬雍門以上卿之禮。見漢劉向《說苑·立節》。 |
雍容典雅 | 形容文氣舒緩,詞藻優美而不俗。 | 宋·陳亮《書歐陽文粹后》:“公之文雍容典雅,紆余寬平,反覆以達其意,無復毫發之遺。” |
雍榮華貴 | 形容態度文雅從容,莊重大方。 | |
雍容文雅 | 形容文氣舒緩,詞藻優美而不俗。 | 唐·張說《龍門西龕蘇合宮等身觀世音菩薩像頌》:“相門華列,儒庭善訓,雍容文雅,當代知名。” |
雍容爾雅 | 見“雍容閑雅”。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當下牛布衣吟詩,張鐵臂擊劍,陳和甫打哄說笑,伴著兩公子的雍容爾雅,蘧公孫的俊俏風流,楊執中古貌古心,權勿用怪模怪樣。” |
雍容閑雅 | 謂神態從容不迫,舉止文雅大方。 | 西漢·司馬遷《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相如之臨邛,從車騎,雍容閑雅,甚都。” |
雍容華貴 | 形容態度文雅從容,莊重大方。 | 曹禺《王昭君》第一幕:“姜夫人雍容華貴地走下,盈盈和戚戚恭恭敬敬地陪送出去。” |
佐雍得嘗 | 比喻助人為善,自己也分享光榮。 |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省事》:“王子晉云:‘佐雍得嘗,佐斗得傷。’此書為善則預,為惡則去,不欲黨人非義之事也。” |
雍容雅步 | 謂神態從容,舉止斯文。 | 《魏書·世祖紀》:“古之君子,養志衡門,德成業就,才為世使。或雍榮雅步,三命而后至;或棲棲遑遑,負鼎而自達。” |
雍容不迫 | 形容態度大方,從容不迫。 | 《元史 劉敏中傳》:“敏中平生,身不懷幣,口不論錢,義不茍進,進必有所匡救,援據今古,雍容不迫。” |
雍容大度 | 文雅大方;有氣量;有風度。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紀》:“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