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懷的成語
有關懷的成語
因篇幅關系,懷的成語只列出前 60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坐懷不亂 | 春秋時魯國的柳下惠將受凍的女子裹于懷中,沒有發生非禮行為。形容男子在兩性關系方面作風正派。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56回:“人人都說他無行,其實水秀才原是坐懷不亂的?!?/td> |
十月懷胎 | 比喻事情成熟需要足夠的時間。 | 毛澤東《反對本本主義》:“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調查就是解決問題?!?/td> |
關懷備至 | 關心得無微不至。 | 劉白羽《海天集 偉大創業者》:“總理對人總是關懷備至,體貼入微?!?/td> |
心懷鬼胎 | 心里隱藏著不可告人的事或壞主意。鬼胎:比喻不可告人的念頭。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誰知素梅心懷鬼胎,只是長吁短嘆,好生愁悶,默默歸房去了。” |
胸懷大志 | 懷:懷藏。胸有遠大志向。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td> |
畏威懷德 | 懷:思念。畏懼聲威,感念德惠。 | 《國語 晉語八》:“民畏其威,而懷其德,莫能勿從。” |
身懷六甲 | 六甲:傳說為上帝造物的日子。指婦女懷孕。 | 《隋書·經籍志三》載有《六甲貫胎書》 |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 百姓本沒有罪,因身藏璧玉而獲罪。原指財寶能致禍。后亦比喻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桓公十年》:“匹夫無罪,懷璧其罪?!?/td> |
耿耿于懷 | 耿耿;形容有心事。老是放在心里;不能忘懷。形容有無法排遣的心事。 | 宋 文天祥《賀前人正》:“心繞賀星,遙指于軫中,拳拳公壽,雪立于門外,耿耿于懷。” |
懷著鬼胎 | 比喻藏著不可告人的心事。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五回:“這劉太公懷著鬼胎,莊家們都捏著兩把汗?!?/td> |
觸目傷懷 | 見“觸目傷心”。 | 朱自清《背影》:“那知老境卻如此頹唐!他觸目傷懷,自然不能自己。” |
懷真抱素 | 真:純真。素:質樸的本色。指人格和品德純潔高尚,質樸無華。亦作“懷質抱真”。 | 《宋書·孝武帝紀》:“其有懷真抱素,志行清白,恬退自守,不交當世,或識通古今,才經軍國,奉公廉直,高譽在民,具以名奏?!?/td> |
感恩懷德 | 感激別人的恩德。 | 《三國志·魏志·齊王芳傳》“勇過聶政,功逾介子,可謂殺身成仁,釋生取義者矣”南朝·宋·裴松之注:“古之舍生取義者,必有理存焉,或感恩懷德,投命無悔,或利害有機,奮發以應會,詔所稱聶政、介子是也?!?/td> |
懷金拖紫 | 見“懷金垂紫”。 | 晉·陸機《謝平原內史表》:“復得扶老攜幼,生出獄戶,懷金拖紫,退就散輩。” |
懷材抱器 | 猶言德才兼備。材,才能;器,器度。 | 唐·封演《封氏聞見錄·匭使》:“東曰延恩匭,懷材抱器,希于聞達者投之?!?/td> |
耿耿在懷 | 耿耿:形容有心事;懷:心懷。老放在心里,不能忘懷,牽縈回繞。 | 郭沫若《題畫記》:“在日本時我也曾替他題過畫,當時是更加沒有把握,記得有一張《瞿塘圖》,我題的特別拙劣,至今猶耿耿在懷?!?/td> |
懷璧其罪 | 懷:懷藏。身藏璧玉,因此獲罪。原指財能致禍。后也比喻有才能而遭受忌妒和迫害。 | 左丘明《左傳 桓公十年》:“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
懷觚握槧 | 見“懷鉛提槧”。 | 清·龔自珍《<阮尚書年譜>第一序》:“海內之士,懷觚握槧之倫,介景者鏘軍,祝延者漎萃?!?/td> |
襟懷坦白 | 襟懷:胸懷;坦白:坦率。形容心地純潔;光明正大。 | 清 陳文述《放牛行同前韻》:“董君性仁慈,襟懷亦坦白?!?/td> |
握瑜懷玉 | 瑜:美玉。懷藏有美玉。比喻富有文學才能。 | 《南史·劉虬傳》:“是以握瑜懷玉之士,瞻鄭邦而知退,章甫翠履之人,望閩鄉而嘆息?!?/td> |
懷銀紆紫 | 指顯貴。銀,銀印;紫,紫綬。漢制,相國、丞相、太尉、公侯皆紫綬;秩二千石皆銀印。 | 漢·王充《論衡·命祿》:“懷銀紆紫,未必稷契之才。積金累玉,未必陶朱之智?!?/td> |
滿懷信心 | 心中充滿自信心。 | 曲波《林海雪原》:“戰士們滿懷信心地要走這條三關道?!?/td> |
寬懷大度 | 胸懷寬闊,度量大。 | 郭澄清《大刀記》第五章:“他怎能不對主子的‘寬懷大度’感激涕零?” |
懷才不遇 | 懷:懷藏;才:才干;才能。很有才能但是沒有碰到賞識和重用他的人;沒有施展的機會。 |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眼見別人才學萬倍不如他的,一個個出身通顯,享用爵祿,偏則自家懷才不遇?!?/td> |
感今懷昔 | 對當前的事物有所感觸而懷念過去的人、事物或景物。 | 晉·潘岳《為諸婦祭庚新婦文》:“仿佛示行,故瞻弗獲;伏膺飲淚,感今懷昔。” |
懷黃握白 | 謂攜帶著錢財。黃,指黃金;白,指白銀。 | 晉·葛洪《抱樸子·勉學》:“于是莫不蒙塵觸雨,戴霜履冰,懷黃握白,提清挈肥,以赴邪徑之近易,規朝種而暮獲矣?!?/td> |
兄弟孔懷 | 孔:很;懷:思念。兄弟之間非常思念。 | 《詩經·小雅·常棣》:“死喪之威,兄弟孔懷?!?/td> |
胸懷祖國,放眼世界 | 懷:懷藏。胸中懷藏祖國,眼光要放遠到全世界。 | 張雙林《解讀北京人》:“上海人過于講實惠,講自家的事,而北京人確實胸懷祖國,放眼世界?!?/td> |
正中下懷 | 正好對上自己的心意(中:投合;符合;下:在下;自己)。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63回:“蔡福聽了,心中暗喜:‘如此發放,正中下懷。’” |
觸物興懷 | 受到眼前景物的觸動而產生某種情懷。 | 明·李詡《戒庵老人漫筆·月泉吟社》:“觸物興懷言不盡,春來非是愛吟詩。” |
直吐胸懷 | 直率而不加掩飾地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 | 明·楊循吉《朱先生詩序》:“余觀詩不以格律體裁為論,惟求能直吐胸懷,實敘景象,讀之可以喻?!?/td> |
懷山襄陵 | 謂洪水洶涌奔騰溢上山陵。 | 《尚書·堯典》:“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td> |
襟懷灑落 | 襟懷:胸懷;灑落:灑脫。心情坦率,光明正大。 | 宋·周必大《益公題跋·三·跋唐子西貼》:“不妄與人交,而襟懷灑落,人自受之。” |
柔遠懷來 | 安撫邊遠地區,懷柔歸附者。 | 唐·張九齡《敕劍南節度使王昱書》:“柔遠懷來,在卿良算。” |
日月入懷 | 舊稱生貴子的吉兆。形容心胸開闊。也比喻光彩奪目。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容止》:“時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懷?!?/td> |
懷材抱德 | 抱:胸懷。既有才學,又有德行。 | 元·秦簡夫《剪發待賓》第一折:“因為山間林下,多有懷材抱德之人,不肯進取功名,今著小官五路采訪?!?/td> |
安老懷少 | 尊重老人,使其安逸;關懷年輕人,使其信服。 | 南朝 梁 陸倕《石闕銘》:“安老懷少,伐罪吊民,農不遷業,市無易賈?!?/td> |
身在林泉,心懷魏闕 | 舊指解除官職的人,仍惦記著進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諷刺迷戀功名寶貴的假隱士。同“身在江湖,心存魏闕”。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八回:“我老臣雖是身在林泉,心懷魏闕,豈知平地風波,生此異事?!?/td> |
襟懷磊落 | 襟懷:胸懷。磊落:光明正大。心懷坦蕩,光明磊落。 | 宋·胡夢昱《竹林愚隱集·象州祭弟利用行十八文》:“弟之襟懷磊落,交游敬之。” |
懷德畏威 | 畏:害怕,恐懼。對君王或上司既感懷恩德又畏懼其威嚴。 | 《北齊書·文宣帝紀》:“懷德畏威,向風清順?!?/td> |
有女懷春 | 謂少女愛慕異性。 | 《詩·召南·野有死麇》:“野有死麇,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
騁懷游目 | 騁懷:放開胸懷,往遠處想;游目:遠眺。縱目四望,開闊心胸。 | 晉 王羲之《蘭亭集序》:“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
懷恨在心 | 把怨恨藏在心里。形容對人記下仇恨,以伺機報復。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回:“知縣聽玉姐說了一會,叫:‘皮氏,想你見那男子棄舊迎新,你懷恨在心,藥死親夫,此情理或有之?!?/td> |
懷才抱器 | 見“懷材抱器”。 | 唐·唐彥謙《樓上偶題》詩:“可能前嶺空喬木,應有懷才抱器人?!?/td> |
懷黃佩紫 | 指懷里揣著金印,腰間佩著紫綬。指身居高官顯位。同“佩紫懷黃”。 | 《梁書 陳伯之傳》:“,贊帷幄之謀;乘軺建節,奉疆埸之任。” |
紆朱懷金 | 紆:系結;朱:朱紱,系印的紅色絲帶;懷:懷藏;金:金印。比喻做了大官。 | 漢·揚雄《法言·學行》:“或曰使我紆朱懷金,其樂不可量也?!?/td> |
蜂蠆作于懷袖 | 比喻出乎意外的驚嚇。 | 《晉書·劉毅傳》:“蜂蠆作于懷袖,勇夫為之驚駭,出于意外故也。” |
懷柔天下 | 使天下歸服。懷柔:舊指統治者用政治手腕籠絡人心,使之歸服。 | |
匹夫懷璧 | 見“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18卷:“少資利薄多資累,匹夫懷璧將為罪。” |
開懷暢飲 | 開懷:心情無所拘束,十分暢快。比喻敞開胸懷,盡情飲酒。 | 元·無名氏《射柳棰丸》第三折:“令人們安排酒肴,與眾大人每玩賞端陽,開懷暢飲?!?/td> |
懷敵附遠 | 懷:來,使親近。對敵人采取懷柔政策,使遠方之人來歸附。 | 漢·賈誼《論積貯疏》:“懷敵附遠,何招而不至?!?/td> |
心懷忐忑 | 心神不寧的樣子。指因心虛或憂慮而不能安心。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巧娘》:“聽松聲謖謖,宵蟲哀奏,中心忐忑,悔至如燒?!?/td> |
懷鉛握槧 | 見“懷鉛提槧”。 | 唐·劉知畿《史通·采撰》:“自古探穴藏山之士,懷鉛握槧之客,何嘗不征求異說,采摭群言,然后能成一家,傳諸不朽?!?/td> |
慈悲為懷 | 佛教認為人應以救助普濟他人疾苦為己任。 | 章詒和《往事并不如煙·最后的貴族》:“慈悲為懷的康氏母女把她接到了羅宅?!?/td> |
握瑜懷瑾 | 比喻人具有純潔優美的品德。 | 戰國 楚 屈原《楚辭 九章 懷沙》:“懷瑾握瑜兮,窮不知所示。” |
不懷好意 | 懷:包藏。沒安好心。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七回:“武松聽了這話,自家肚里尋思道:‘這婦人不懷好意了。你看我且先耍他?!?/td> |
懷珠韞玉 | 晉陸機《文賦》:“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焙笠蛞浴皯阎轫y玉”比喻懷藏才德?!皯阎轫y玉”比喻懷藏才德。 | 晉·陸機《文賦》:“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 |
游目騁懷 | 游目:遠眺;騁懷:放開胸懷,往遠處想??v目四望,開闊心胸。 | 晉 王羲之《蘭亭集序》:“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
懷才抱德 | 抱:胸懷。既有才學,又有德行。 | 元·關漢卿《陳母教子》楔子:“怕有那山間林下,隱跡埋名,懷才抱德?!?/td> |
懷冤抱屈 | 心中有冤屈。 | 南朝·梁·沈約《上言宜校勘譜籍》:“所欲既多,理無悉當,懷冤抱屈,非止百千?!?/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