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欲吞象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蛇想吞下大象。比喻貪欲極大。
出處《山海經·海內南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戰國楚·屈原《天問》:“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例子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四卷:“美惡不稱,謂之狗尾續貂;貪圖不足,謂之蛇欲吞象。”
基礎信息
拼音shé yù tūn xiàng
注音ㄕㄜˊ ㄩˋ ㄊㄨㄣ ㄒ一ㄤˋ
繁體虵慾吞象
感情蛇欲吞象是貶義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比喻句。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輪焉奐焉(意思解釋)
- 章甫薦履(意思解釋)
- 干干脆脆(意思解釋)
- 大惑不解(意思解釋)
- 大包大攬(意思解釋)
- 動蕩不定(意思解釋)
- 鋪天蓋地(意思解釋)
- 大失所望(意思解釋)
- 離弦走板(意思解釋)
- 救經引足(意思解釋)
- 經史百子(意思解釋)
- 摧身碎首(意思解釋)
- 風情月意(意思解釋)
- 法不阿貴(意思解釋)
- 人面狗心(意思解釋)
- 膽大心小(意思解釋)
- 運籌帷幄(意思解釋)
- 暴露無遺(意思解釋)
- 空手套白狼(意思解釋)
- 紛紅駭綠(意思解釋)
- 師嚴道尊(意思解釋)
- 揮戈反日(意思解釋)
- 搬弄是非(意思解釋)
- 力屈道窮(意思解釋)
- 湖海飄零(意思解釋)
- 識時務者為俊杰(意思解釋)
- 母夜叉(意思解釋)
- 牛頭不對馬嘴(意思解釋)
※ 蛇欲吞象的意思解釋、蛇欲吞象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女媧補天 | 女媧:傳說中上古女帝名。有說是伏羲的妹妹;有說是伏羲的妻子。相傳共工氏祝融敗;斗觸不周天;天柱折;地維缺;女媧煉五色石補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偉氣魄和大無畏的斗爭精神。 |
經文緯武 | 治理國家的本領,文的武的都具備。 |
出師無名 | 謂沒有正當理由而出兵征伐。 |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 路途遙遠才能知道馬的力氣大小,日子長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壞。 |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 年輕力壯的時候不奮發圖強,到了老年,悲傷也沒用了。 |
明爭暗斗 | 表面上和暗地里都在進行爭斗;形容內部鉤心斗爭;互相爭斗的情況。 |
敏而好學 | 敏:聰明。天姿聰明而且喜好學習。 |
頓挫抑揚 | 形容詩文作品或音樂聲響等高低起伏、停頓轉折,和諧而有節奏。 |
臨危受命 | 在危難之際接受任命。 |
自食其果 | 自己吃自己種下的惡果。形容自己做壞事;自己受害。 |
揚威耀武 | 見“揚威曜武”。 |
救經引足 | 經:自縊,上吊;引:拉;救上吊的人卻去拉他的腳。比喻做的事與愿望相違背。 |
春冰虎尾 | 踩著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將解凍的冰上。比喻處境非常危險。 |
三三兩兩 | 三個兩個地在一起。形容人數不多。 |
風急浪高 | 形容風浪很大。 |
款學寡聞 | 形容學問淺、見識少。 |
扭直作曲 | 比喻是非顛倒。 |
依樣畫葫蘆 | 比喻單純地照樣子模仿;也作“依樣葫蘆”;“比著葫蘆畫瓢”、“照葫蘆畫瓢”。 |
橫七豎八 | 有的橫著;有的豎著。形容雜亂無章;沒有條理。 |
汗馬功勞 | 汗馬:戰馬奔馳出汗。指將士立下戰功。后指對事業的辛勤貢獻。 |
卑鄙齷齪 | 齷齪:骯臟。品行惡劣下流。 |
切樹倒根 | 比喻徹底。 |
金口木舌 | 以木為舌的銅鈴,即木鐸,古代施行政教傳布命令時所用。指宣揚教化的人。 |
會少離多 | 相會少,別離多。感慨人生聚散無常或別離之苦。 |
不在話下 | 原多用于舊小說中;表示故事暫告一段落;轉入別的情節。現多指事物輕微;不值得說或事情當然是這樣;用不著說。 |
凌云之志 | 凌云:高入云霄的志氣。形容遠大的志向。 |
前赴后繼 | 赴:奔赴。前面的沖上去了;后面的緊跟上來。形容不斷投入戰斗;奮勇沖殺向前。 |
望塵靡及 | 見“望塵莫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