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書捐劍
![棄書捐劍](http://m.wangrui19258.cn/d/file/titlepic/chengyu5269.png)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比喻胸懷大大志的人不屑于小事。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于是項梁乃教籍兵法。”
基礎信息
拼音qì shū juān jiàn
注音ㄑ一ˋ ㄕㄨ ㄐㄨㄢ ㄐ一ㄢˋ
繁體棄書捐劍
感情棄書捐劍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合浦珠還(意思解釋)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思解釋)
- 阿世取容(意思解釋)
- 防患于未然(意思解釋)
- 春風風人(意思解釋)
- 促膝談心(意思解釋)
- 半路出家(意思解釋)
- 懸崖勒馬(意思解釋)
- 慷慨悲歌(意思解釋)
- 偃旗息鼓(意思解釋)
- 前腳后腳(意思解釋)
- 讜言直聲(意思解釋)
- 大開方便之門(意思解釋)
- 各盡所能,按勞分配(意思解釋)
- 春光明媚(意思解釋)
- 不可磨滅(意思解釋)
- 馬牛其風(意思解釋)
- 心上心下(意思解釋)
- 平地一聲雷(意思解釋)
- 裊裊婷婷(意思解釋)
- 通時合變(意思解釋)
- 愛毛反裘(意思解釋)
- 草滿囹圄(意思解釋)
- 群山四應(意思解釋)
- 首尾兩端(意思解釋)
- 慢條斯理(意思解釋)
- 倒載干戈(意思解釋)
- 神不知鬼不覺(意思解釋)
※ 棄書捐劍的意思解釋、棄書捐劍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自己人 | 自己一方的人。指自家人或圈內人。 |
流離轉徙 | 輾轉遷移,無處安身。 |
倒懸之危 | 倒懸:象人被倒掛著一樣。比喻處境極端困難。 |
可想而知 | 想:推想。可以通過推想而了解真相。 |
云天霧地 | 比喻不明事理,糊里糊涂。 |
餓虎吞羊 | 饑餓的老虎活吞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貪婪。 |
懸崖勒馬 | 在高高的山崖邊上勒住馬。比喻到了危險的邊緣及時清醒回頭。勒:收住韁繩。 |
乳臭未干 | 身上的奶腥氣還沒有退盡。對年幼人表示輕蔑的說法。 |
連珠炮 | 連續的火炮。比喻說話很快。 |
分路揚鑣 | 揚鑣:指驅馬前進。分路而行。比喻目標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
鐵樹開花 | 比喻事情非常罕見或極難實現。鐵樹:也叫蘇錢;常綠喬木;好多年才開一次花。 |
赴湯蹈火 | 赴:去;走向;湯:開水;蹈:踩。投入沸水;踏上烈火。比喻奮不顧身;不避艱險。 |
不置可否 | 置:擱;放;可:行;否:不行。不說對;也不說不對。指不明確表態。也作“不加可否。” |
香火姻緣 | 香和燈火都用于供佛,因此佛教稱彼此意志相投為“香火因緣”。《北史·陸法和傳》:“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釋梵天王坐處,豈規王位?但于空王佛所,與主上有香火因緣,且主上應有報至,故救援耳。” |
讀書種子 |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啟后的讀書人。 |
前仆后繼 | 仆:倒下;繼:跟上。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緊跟上去。形容斗爭的英勇壯烈。 |
不合時宜 | 時宜:當時的需要或時尚。不符合當時的形勢或社會潮流。 |
伸手不見五指 | 形容光線非常暗,看不見四周圍的事物。 |
進進出出 | 走進走出,穿進穿出。 |
似曾相識 | 好象曾經見過。形容見過的事物再度出現。 |
屨及劍及 | 屨:鞋;及:趕上。形容人奮發興起,行動果斷迅速 |
冒失鬼 | 言語、舉動魯莽、輕率的人。 |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 原本指無力與敵人對抗;最好是避開。后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沒有別的好辦法;只能出走。 |
朝升暮合 | 零碎賣米。形容生活困難。 |
無惡不作 | 惡:壞事。沒有哪樣壞事不干的。指干盡了壞事。 |
阿嬌金屋 | 阿嬌:指漢武帝劉徹的姑母(館陶公主又稱“長公主”劉嫖)的女兒。原指漢武帝劉徹要用金屋接納阿嬌為婦。這里泛指美麗高貴的女子。 |
對牛彈琴 | ①比喻對蠢人談論高深的道理;白費口舌(主要譏笑聽話的人聽不出所以)。②比喻說話時不看對象(主要譏諷說話的人);對不懂道理的人講道理;對外行人說內行話。常含有徒勞無功或諷刺對方愚蠢之意。 |
持之以恒 | 持:保持;堅持;之:代詞;指所要堅持的東西;恒:長久;指恒心。有恒心地堅持下去。也作“持之以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