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鶴之應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易·中孚》:“鶴鳴在陰,其子和之。”王弼注:“立誠篤至,雖在闇昧,物亦應焉。”孔穎達疏:“處于幽昧而行不失信,則聲聞于外,為同類之所應焉。”后以“鳴鶴之應”比喻誠篤之心相互應和。
出處《易·中孚》:“鶴鳴在陰,其子和之。”王弼注:“立誠篤至,雖在闇昧,物亦應焉。”孔穎達疏:“處于幽昧而行不失信,則聲聞于外,為同類之所應焉。”
例子乃今穴居名彥,大夫垂訪,諸君感鳴鶴之應,邕邕焉,鏘鏘焉。夫亦行古之道也。明·張居正《〈玉林清賞詩〉序》
基礎信息
拼音míng hè zhī yīng
注音ㄇ一ㄥˊ ㄏㄜˋ ㄓ 一ㄥ
繁體鳴鶴之應
感情鳴鶴之應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用于書面語。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救世主(意思解釋)
- 令人神往(意思解釋)
- 易子而教(意思解釋)
- 發綜指示(意思解釋)
- 余波未平(意思解釋)
- 滿山遍野(意思解釋)
- 揚幡擂鼓(意思解釋)
- 高步闊視(意思解釋)
- 拋磚引玉(意思解釋)
- 萬無一失(意思解釋)
- 成竹在胸(意思解釋)
- 偃旗息鼓(意思解釋)
- 海底撈月(意思解釋)
- 滿招損,謙受益(意思解釋)
- 度己失期(意思解釋)
- 一鼻子灰(意思解釋)
- 粗制濫造(意思解釋)
- 摧身碎首(意思解釋)
- 口墜天花(意思解釋)
- 錯落有致(意思解釋)
- 龍馭上賓(意思解釋)
- 刻不容緩(意思解釋)
- 共為唇齒(意思解釋)
- 地大物博(意思解釋)
- 手不釋書(意思解釋)
- 韓信將兵,多多益善(意思解釋)
- 會少離多(意思解釋)
- 踵武前賢(意思解釋)
※ 鳴鶴之應的意思解釋、鳴鶴之應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禍絕福連 | 指災禍消失,好運接連不斷。 |
禍亂滔天 | 形容災禍、戰亂極其嚴重,天下動蕩不安。 |
肝髓流野 | 形容戰斗激烈殘酷、尸橫遍野。 |
壯氣吞牛 | 形容氣勢雄壯遠大。 |
靡所底止 | 謂沒有止境。 |
以弱制強 | 以:用,靠。弱:弱小。制:制服。靠著弱小的力量去制服強大的力量。亦作“以弱斃強”。 |
語短情長 | 語言簡短,情意深長。 |
望而生畏 | 看著就害怕。生畏:害怕。 |
表里如一 | 表:外表;里:內心。外表和內心一個樣。外表與內部一致。形容人的言論、行動和思想完全一致。 |
風和日麗 | 和:柔合;溫和。輕風柔和;陽光燦爛。形容天氣晴和。 |
意興索然 | 索然:全無,空盡。興致全無。形容一點興致也沒有。亦作“興致索然”。 |
珠還合浦 | 合浦:漢代郡名,在今廣西合浦縣東北。比喻東西失而復得或人去而復回。 |
聰明才智 | 聰明:耳聰目明。泛指人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 |
知往鑒今 | 鑒:借鑒。了解過去作為今天的借鑒。 |
清風勁節 | 喻人品純潔,節操堅貞。 |
切樹倒根 | 比喻徹底。 |
笑貌聲音 | 笑貌:表情;聲音:談吐。指人的言談、態度等。 |
運籌帷幄 | 運籌:籌劃;策劃。帷幄:軍中營帳。原指在營帳中謀劃制定作戰的方法策略。 |
一剎那 | 剎那:梵文ksana的音譯。指十分短促的時間。 |
精明強干 | 精細聰明;善于辦事。也作“精明能干”。 |
淺見薄識 | 淺見:膚淺的見解。形容見聞不廣,知識貧乏。 |
蕩然無余 | 蕩:洗滌;蕩然:干凈的樣子。全都毀壞,消失盡凈。形容原有的東西完全失去或毀壞。 |
揮戈反日 | 揮舞兵器,趕回太陽。比喻排除困難,扭轉危局。 |
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 | 諺語。原比喻平時不往來,遇有急難才去懇求。后多指平時沒有準備,臨時慌忙應付。 |
經國之才 | 指治理國家的才干。 |
出神入化 | 神:神妙;化:指化境;極高超的境界。超出神妙;進入化境。形容技藝達到非常高超的境界。 |
善自為謀 | 善于替自己打算。也指替自己好好地想辦法。 |
現實主義 | 注重事實或現實,反對一切不切實際或空想的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