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槁之士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枯槁:瘦瘠。指隱居山林的隱士。
出處戰國·宋·莊周《莊子·徐無鬼》:“招士之士興朝,中民之士榮官,筋力之士矜雅,勇敢之士奮患,兵革之士樂戰,枯槁之士宿名。”
基礎信息
拼音kū gǎo zhī shì
注音ㄎㄨ ㄍㄠˇ ㄓ ㄕˋ
繁體枯槀之士
感情枯槁之士是中性詞。
用法作主語、賓語;用于隱士。
英語a hermit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改俗遷風(意思解釋)
- 撥云見日(意思解釋)
-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意思解釋)
- 易子而教(意思解釋)
- 門當戶對(意思解釋)
- 八斗之才(意思解釋)
- 打腫臉充胖子(意思解釋)
- 繩鋸木斷(意思解釋)
- 昂首挺胸(意思解釋)
- 空谷傳聲(意思解釋)
- 敲詐勒索(意思解釋)
- 乳臭未干(意思解釋)
- 目眩心花(意思解釋)
- 風急浪高(意思解釋)
- 女生外向(意思解釋)
- 足衣足食(意思解釋)
- 不在話下(意思解釋)
- 故態復萌(意思解釋)
-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意思解釋)
- 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意思解釋)
- 耳聰目明(意思解釋)
- 壯心不已(意思解釋)
- 冒失鬼(意思解釋)
- 無計可施(意思解釋)
- 餓殍滿道(意思解釋)
- 首尾兩端(意思解釋)
- 阿時趨俗(意思解釋)
- 古來今往(意思解釋)
※ 枯槁之士的意思解釋、枯槁之士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重整旗鼓 | 重:重戰;整:整頓;整治;旗鼓:古代作戰時用來發號令的旌旗和戰鼓;用以代表軍事力量。比喻失敗或受挫后;重新整頓組織力量;準備再干。也作“重振旗鼓”。 |
壯氣吞牛 | 形容氣勢雄壯遠大。 |
用智鋪謀 | 運用智力,設謀略。亦作“用計鋪謀”。 |
嚴刑峻法 | 峻:嚴酷。嚴厲的刑罰和嚴峻的法令。 |
進本退末 | 本:根本;末:枝節。指重視根本、主要的東西,抑制直接、次要的。 |
照葫蘆畫瓢 | 比喻照著樣子模仿。 |
牛口之下 | 借指卑下的地位。 |
愛才如渴 | 才:賢才,人才。愛慕賢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樣。 |
源源不斷 | 源源:水流不斷的樣子。形容連續不斷。 |
乳臭未干 | 身上的奶腥氣還沒有退盡。對年幼人表示輕蔑的說法。 |
禍國誤民 | 禍:禍害;誤:誤導,耽誤。指危害國家,誤導人民。 |
目眩心花 | 眩:眼花;花:模糊不清。眼花繚亂,心神迷亂。 |
戶告人曉 | 讓每家每人都知道。 |
拔茅連茹 | 茅:白茅,一種多年生的草;茹:植物根部互相牽連的樣子。比喻互相推薦,用一個人就連帶引進許多人。 |
安閑自得 | 自得:自己感到舒適。安靜清閑,感到非常舒適。 |
離奇古怪 | 十分奇特少見 |
膽大心小 | 形容辦事果斷,考慮周密。 |
金口木舌 | 以木為舌的銅鈴,即木鐸,古代施行政教傳布命令時所用。指宣揚教化的人。 |
氣味相投 | 氣味:意指思想或志趣;投:合得來。指人思想作風相同;彼此很合得來。 |
唯利是圖 | 只要有利就去追求。惟:只有;惟獨;圖:貪圖;追求。 |
叫苦不迭 | 不迭:不停止。形容連聲叫苦。 |
撥亂濟危 | 平定亂世,救濟危難。亦作“撥亂濟時”。 |
哀兵必勝 | 哀兵:由受迫而悲憤地奮起反抗的軍隊。一說“哀;憫也”。憐惜和慈愛士卒。①指因受欺侮而懷著激憤情緒為正義而戰的軍隊一定能打勝仗。反引申為由橫遭侵凌殘害而悲憤滿腔的國家和民族;能奮起抗戰;必獲勝利。②慈愛士卒而得人心者勝。 |
他山之石 | 別的山上的石頭。比喻能幫助自己提高見識改正缺點、錯誤的外力。 |
妨功害能 | 壓抑陷害有功有能的人。 |
廣開言路 | 盡量創造使人們能充分發表意見的條件。 |
古為今用 | 指批判地繼承一切優秀的文化遺產;使它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
詩書發冢 | 比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偽君子作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