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俗濟時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匡:糾正;濟:救助。拯救社會時局和風氣,使之歸于正道。
出處《宋書 明帝紀》:“王公卿尹,群僚庶官,其有嘉謀直獻,匡俗濟時,咸切事陳奏,無或依隱。”
基礎信息
拼音kuāng sú jì shí
注音ㄎㄨㄤ ㄙㄨˊ ㄐ一ˋ ㄕˊ
繁體匡俗濟時
感情匡俗濟時是褒義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挽救動蕩的局勢。
近義詞匡時濟俗
字義分解
展開閱讀全文 ∨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國中之國(意思解釋)
- 肝髓流野(意思解釋)
- 輕而易舉(意思解釋)
- 一軌同風(意思解釋)
- 冷若冰霜(意思解釋)
- 嚴陣以待(意思解釋)
- 自己人(意思解釋)
- 無法無天(意思解釋)
- 暮史朝經(jīng)(意思解釋)
- 頭面人物(意思解釋)
- 舉賢任能(意思解釋)
- 必由之路(意思解釋)
- 危急關頭(意思解釋)
- 發(fā)號施令(意思解釋)
- 作賊心虛(意思解釋)
- 公才公望(意思解釋)
- 粗制濫造(意思解釋)
- 吳下阿蒙(意思解釋)
- 陽春白雪(意思解釋)
- 沖鋒陷陣(意思解釋)
- 馬牛其風(意思解釋)
- 黑天半夜(意思解釋)
- 凡夫俗子(意思解釋)
- 信口開河(意思解釋)
- 超然絕俗(意思解釋)
- 不寧唯是(意思解釋)
- 圓鑿方枘(意思解釋)
- 赤膽忠心(意思解釋)
※ 匡俗濟時的意思解釋、匡俗濟時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wǎng)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大名鼎鼎 | 鼎鼎:聲威盛大的樣子。 |
不辱使命 | 辱:辜負,玷辱。指不辜負別人的差使。 |
盲人說象 | 比喻看問題以偏概全。 |
骨肉離散 |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親人。比喻親人分散,不能團聚。 |
心里有鬼 | 指心里暗藏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計劃。 |
損人不利己 | 損害別人對自己也沒有好處。 |
秣馬厲兵 | 磨好兵器,喂好馬。形容準備戰(zhàn)斗。 |
倒懸之危 | 倒懸:象人被倒掛著一樣。比喻處境極端困難。 |
苦口之藥 | 苦口:口味苦。有療效的藥往往味苦難吃。比喻尖銳的批評,聽起來覺得不舒服,但對改正錯誤很有好處。 |
土木形骸 | 形骸:指人的形體。形體象土木一樣。比喻人的本來面目,不加修飾。 |
囊螢照雪 | 囊螢:把螢火蟲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貧寒,勤苦讀書。 |
前腳后腳 | 比喻緊跟著。 |
隳肝瀝膽 | 隳:毀壞;瀝:液體往下滴。比喻待人忠心耿耿,赤誠無比。 |
己溺己饑 | 亦作“己饑己溺”。語出《孟子·離婁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饑者,由己饑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后因以“己溺己饑”或“己饑己溺”謂視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們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 |
馬牛其風 | 謂馬、牛奔逸。《書·費誓》:“馬牛其風,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穎達疏:“僖四年《左傳》云:‘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賈逵云:‘風,放也,牝牡相誘謂之風。’然則馬牛風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遠去也。”后用以表示互不相干。 |
迭床架屋 | 床上擱床,屋上架屋。比喻重復、累贅。 |
孜孜不倦 | 勤奮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樣子)。 |
屨及劍及 | 屨:鞋;及:趕上。形容人奮發(fā)興起,行動果斷迅速 |
昏聵無能 | 昏:眼睛看不清楚;聵:耳朵聽不清楚。眼花耳聾,沒有能力。比喻頭腦糊涂,沒有能力,分不清是非。 |
拼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 剮:古代酷刑,割肉。比喻再難的事,拼著一死也敢干下去。 |
家常便飯 | 家中日常飯食。也比喻常見的、平常的事。 |
首尾兩端 | 兩端:拿不定主意。在兩者之間猶豫不決動搖不定。 |
倒載干戈 | 倒:把鋒刃向里倒插著;載:陳設,放置;干戈:古代的兩種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著放起來,比喻沒有戰(zhàn)爭,天下太平。 |
神不知鬼不覺 | 指形跡隱秘,不為人知。 |
阿時趨俗 | 阿:迎合。迎合時尚和世俗。 |
同功一體 | 指功績和地位相同。 |
泣不成聲 | 泣:低聲哭。哭得噎住了;連聲音也發(fā)不出來。形容極度悲傷。 |
不櫛進士 | 櫛:梳頭。不綰髻插簪的進士。舊指有文采的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