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國更俗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匡正國事,改革敝俗。同“矯國革俗”。
出處《戰國策 齊策六》:“矯國革俗于天下,功名可立也。”《史記 魯仲連鄒陽列傳》作“矯國更俗”。司馬貞索隱:“矯正國事,改更弊俗也。”
基礎信息
拼音jiǎo guó gēng sú
注音ㄐ一ㄠˇ ㄍㄨㄛˊ ㄍㄥ ㄙㄨˊ
繁體矯國更俗
感情矯國更俗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于改變風俗。
近義詞矯國革俗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離世遁上(意思解釋)
- 大名鼎鼎(意思解釋)
-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意思解釋)
- 拂袖而去(意思解釋)
- 無時無刻(意思解釋)
- 人心歸向(意思解釋)
- 舉善薦賢(意思解釋)
- 百戰百勝(意思解釋)
- 云天霧地(意思解釋)
- 大開方便之門(意思解釋)
- 死不開口(意思解釋)
- 熟能生巧(意思解釋)
- 歌舞升平(意思解釋)
- 女生外向(意思解釋)
- 春光明媚(意思解釋)
- 事與愿違(意思解釋)
- 風情月意(意思解釋)
- 將功折罪(意思解釋)
- 叫苦連天(意思解釋)
- 聰明才智(意思解釋)
- 材雄德茂(意思解釋)
- 會少離多(意思解釋)
- 氣味相投(意思解釋)
- 心服口服(意思解釋)
- 一剎那(意思解釋)
- 倒懸之急(意思解釋)
- 恩重如山(意思解釋)
- 解甲歸田(意思解釋)
※ 矯國更俗的意思解釋、矯國更俗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草偃風從 | 見“風行草偃”。 |
經史子集 | 經:經書,儒家經典;史:史書;子:諸子百家著作;集:文集。指古代的經典著作。泛指古代典籍。 |
踏破芒鞋沒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 到處尋找都沒找到,卻由偶然的機會輕易得到了。 |
卑諂足恭 | 卑:低下;諂:巴結奉承;足:音“巨”,過分;恭:恭順。低聲下氣,阿諛逢迎,過分恭順,取媚于人。 |
白費心機 | 白費心思,形容徒勞無益。 |
光前耀后 | 光前:光興前業。光耀祖先,造福后代。 |
舊地重游 | 重新來到曾經居住或游覽過的地方。 |
寧為雞口,毋為牛后 | 比喻寧居小者之首,不為大者之后。同“寧為雞口,無為牛后”。 |
功成名就 | 功:功業。就:達到。功績取得了,名聲也有了。 |
列風淫雨 | 列:烈;淫:過量。本指狂風暴雨。后比喻錯別字連篇。 |
化鴟為鳳 | 比喻能以德化民,變惡為善。鴟,貓頭鷹,古人以為兇鳥。語本《后漢書·循吏傳·仇覽》:“時考城令河內王渙,政尚嚴猛,聞覽以德化人,署為主簿。謂覽曰:‘主簿聞陳元之過,不罪而化之,得少鷹鹯之志邪?’覽曰:‘以為鷹鹯不若鸞鳳。’” |
節哀順變 | 抑制哀傷,順應變故。用來慰唁死者家屬的話。 |
禍國誤民 | 禍:禍害;誤:誤導,耽誤。指危害國家,誤導人民。 |
死對頭 | 指難以和解的仇敵。 |
牛刀小試 | 牛刀:宰牛的刀。用宰牛刀在小生物身上做試驗。比喻有大本領而先在小事上略微施展一下。 |
風虎云龍 | 虎嘯生風,龍起生云。指同類事物相互感應。舊時也比喻圣主得賢臣,賢臣遇明君。 |
心上心下 | 形容心神不安。 |
裊裊婷婷 | 裊裊:柔美貌;婷婷:美好貌。形容女子姿態柔美。 |
二三其意 | 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專一,反復無常。 |
屢試不爽 | 屢次試驗都不錯。 |
形影相隨 | 像人或物體與其影子那樣總是在一起。形容關系密切;永不分離。 |
意料之外 | 沒有想到的。 |
刮目相看 | 去掉舊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
駕輕就熟 | 駕:趕馬車;輕:指輕便的車;就:到;熟:熟悉的道路。駕著輕便的車走熟悉的路。比喻辦熟悉的事很容易。 |
惴惴不安 | 指擔心害怕(惴惴:恐懼、擔憂的樣子)。 |
雅俗共賞 | 雅俗:文雅和粗俗。舊時把文化高的人稱“雅人”;把沒文化的人稱“俗人”;賞:欣賞。無論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賞。形容藝術水平既高雅又通俗;能為各種人所接受。 |
出師不利 | 師:軍隊。利:順利。出戰不順利。形容事情剛開始,就遭受敗績。 |
麻木不仁 | 不仁:失去感覺能力。本指肢體神經失去感覺;對刺激沒有感覺。形容思想不敏銳;對事物反應遲鈍;漠不關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