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辛茹苦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茹:吃;辛:苦。形容備受艱難;忍受痛苦。也作“茹苦含辛”。
出處宋 蘇軾《中和勝相院記》:“無所不至,茹苦含辛,更百千萬億生而后成?!?/p>
例子他想起母親十多年來含辛茹苦的生活所指望者,就是他,然而現在她將不再看見他的兒子了。(茅盾《一個女性》)
基礎信息
拼音hán xīn rú kǔ
注音ㄏㄢˊ ㄒ一ㄣ ㄖㄨˊ ㄎㄨˇ
正音“辛”,不能讀作“xìng”。
感情含辛茹苦是中性詞。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比喻忍受千辛萬苦。
辨形“辛”,不能寫作“親”、“幸”;“茹”,不能寫作“如”。
辨析含辛茹苦和“千辛萬苦”;都含有“吃了很多苦”的意思。但含辛茹苦偏重在“忍受”;而“千辛萬苦”偏重在“辛”和“苦”。
近義詞千辛萬苦、飽經風霜
反義詞無憂無慮、養尊處優
英語endure all kinds of hardships
俄語терпеть нужду и страдáния
日語辛苦 (しんく)をなめる,辛酸 (しんさん)にたえる
德語die Bitternis (des Lebens) kosten(Mühsal ertragen müssen)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薪貴于桂(意思解釋)
- 心灰意懶(意思解釋)
- 謹小慎微(意思解釋)
- 沒顛沒倒(意思解釋)
- 背腹受敵(意思解釋)
- 殺手锏(意思解釋)
- 舉世混濁(意思解釋)
- 見多識廣(意思解釋)
-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意思解釋)
- 戶限為穿(意思解釋)
- 夜深人靜(意思解釋)
- 仰屋著書(意思解釋)
- 空谷傳聲(意思解釋)
- 壽元無量(意思解釋)
- 算盡錙銖(意思解釋)
- 萬無一失(意思解釋)
- 撈一把(意思解釋)
- 徇私舞弊(意思解釋)
- 連珠炮(意思解釋)
- 纏綿悱惻(意思解釋)
- 討價還價(意思解釋)
- 動魄驚心(意思解釋)
- 愛則加諸膝,惡則墜諸淵(意思解釋)
- 刻不容緩(意思解釋)
- 無影無蹤(意思解釋)
- 慌不擇路(意思解釋)
- 魂飛天外(意思解釋)
- 東道主(意思解釋)
※ 含辛茹苦的意思解釋、含辛茹苦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強中自有強中手 | 比喻技藝無止境,不能自滿自大。同“強中更有強中手”。 |
支支吾吾 | 亦作“支支梧梧”。謂說話吞吞吐吐,含混躲閃。 |
用心良苦 | 費勁心血 |
敏而好學 | 敏:聰明。天姿聰明而且喜好學習。 |
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 | 比喻說話夸大之極。 |
出頭露面 | 在人多的場合公開出現;也指在眾人面前出風頭表現自己;又常因出現于公共場合而出名。還指出面活動、做事、講話。 |
揚威耀武 | 見“揚威曜武”。 |
敷衍了事 | 敷衍:將就應付;不認真。了:了結。將就應付地把事辦了。指做事不認真;缺乏責任心。 |
牛郎織女 | 牛郎織女是從牽牛星和織女星兩個星名衍化而成的傳統神話中的兩個主角。傳說織女是天帝的孫女;織造云錦;但跟牛郎結婚以后;就中斷織錦;致使天帝震怒;責令分離;每年七夕準相會一次?,F比喻夫妻長期分離。 |
故態復萌 | 老樣子又重新恢復。指原來的舊習氣和老毛病又重犯了。 |
一尺水翻騰做百丈波 | 比喻說話夸大之極。同“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 |
認賊作父 | 把壞人當作父親;常指賣身投靠壞人或敵人。 |
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 | 諺語。原比喻平時不往來,遇有急難才去懇求。后多指平時沒有準備,臨時慌忙應付。 |
倒懸之急 | 倒懸:頭向下、腳向上懸掛著。比喻極其艱難、危險的困境。 |
忠果正直 | 忠誠果斷,持正剛直。 |
振聾發聵 | 使聾子都受到振動和醒悟(發:開啟;聵:耳聾)。比喻喚醒糊涂、麻木的人。 |
遙遙無期 | 遙遙:很遠。指日期遙遠得很。說不定要到何年何月。 |
一網打盡 | 比喻一個不漏地全部抓住或徹底肅清。 |
國士無雙 | 國士:國中杰出的人物。指國中獨一無二的人才。 |
腦瓜不靈 | 指人不聰明,思想轉不過彎來。 |
神魂顛倒 | 神魂:精神。精神恍惚;顛三倒四;失去常態。形容對某人或某事著了迷;以致心神不定;失去常態。 |
久而久之 | 經過了相當長的時間。 |
適得其反 | 恰恰得到相反的結果。形容結果正好與希望相反。 |
游騎無歸 | 游騎:離隊的騎兵。離隊的騎兵,無處可歸。比喻離了根本,得不到歸宿。 |
鋒芒畢露 | 鋒:刀鋒;芒:原指谷類種子殼上的細刺;比喻槍頭;矛尖;畢:都;完全;全部。刀鋒和矛尖都露出來。形容人傲氣逼人;逞強好勝。或形容人銳氣才干完全顯露出來。 |
同流合污 | 思想、言行與惡劣的風氣、污濁的世道相合。多指跟著壞人一起做壞事。流:流俗。 |
亂世兇年 | 時世動亂,年成極壞。 |
車水馬龍 | 車絡繹不絕;有如流水;馬首尾相接;好像游龍。形容沿途車馬很多;成群結隊;繁華熱鬧的場面。也作“馬龍車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