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不二價的成語故事

拼音kǒu bù èr jià
基本解釋謂賣物者不說兩種價錢。
出處《后漢書·逸民傳·韓康》:“常采藥名山,賣于長安市,口不二價,三十余年。”
口不二價的典故
漢朝時期,出身豪門的韓康不愿入仕當官,經常游名山采藥到長安市場上去賣,三十年如一日堅持言不二價。有一次,一個女子向韓康買藥,討價還價,女子說她早就知道韓康言不二價,韓康嘆息自己隱名避世還是被人認出,就隱遁于霸陵山中。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口不二價)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早出晚歸 | 《戰國策·齊策六》:“女朝出而晚來,則吾倚門而望。” |
反哺之私 | 晉 成公綏《烏賦》:“雛既壯而能飛兮,乃銜食而反哺。” |
放牛歸馬 | 《尚書 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
物盡其用 | 馬烽《典型事例》:“這倒是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兩全其美。” |
知無不言,言無不聽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9回:“此時素臣正在得君,真個知無不言,言無不聽。旬月之內,把在京在外貪官污吏參劾殆盡。” |
取長補短 | 《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里也,猶可以為善國。” |
裾馬襟牛 | 唐韓愈《符讀書城南》詩:“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序:“覺世間變幻之態,無有過于中國官場者……嘗苦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處說起。” |
誅求無度 | 《舊唐書·于頔傳》:“擅興全師,僭為正樂,侵辱中使,擅止制囚,殺戮不辜,誅求無度,臣故定謚為厲。” |
德容言功 | 語出《禮記·昏義》。見“德言容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