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脛而走的成語故事
![不脛而走](http://m.wangrui19258.cn/d/file/titlepic/chengyu9843.png)
拼音bù jìng ér zǒu
基本解釋脛:小腿;走:快跑。沒有腿卻能跑得很快。后形容事物不待推行;就到處流傳。
出處漢 孔融《論盛孝章書》:“珠玉無脛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況賢者之有足乎?”
不脛而走的典故
三國時,吳國的孫策對有才之士十分妒忌,常常借故將一些有才能者殺掉。
有一個名叫盛孝章的有才者住在東吳,是孔融的好友。他為人耿直、孤傲,一向為孫策嫉恨。孔融時時為他擔心,生怕他被孫策殺掉。一天,孔融給曹操寫了一封信,介紹了盛孝章的情況,勸曹操招納盛孝章。孔融在信中寫道:“如果要光復漢室,就先得著實求賢;而要得到賢人,就要尊重賢人。”他打了個比方道:“珠玉無脛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況賢者之有足乎?”(以:因,意指:珠玉本來是沒有腳的,它之所以會落到人們的手中,就是因為有人喜歡它,何況賢人是有腳可以行走的呢?)孔融還在信中強調:“只要尊重賢才,賢才就會跑來。”
“不脛而走”一成語便出于此。原喻賢才投奔慕賢者。后用于比喻事情還沒推行就傳開了。亦作“無脛而行”、“無足而走”、“無脛而走”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不脛而走)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人小鬼大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61回:“人小鬼大,你竟敢弄這樣的戲法。” |
期頤之壽 | 《南齊書·禇炫傳》:“使淵作中書郎而死,不當是一名士邪!名德不昌,遂令有期頤之壽。” |
節用裕民 | 荀況《荀子 富國》:“足國之道,節用裕民,而善臧其余。” |
掉舌鼓唇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79回:“妝女的呈嬌獻媚,令人消魂;耍丑的掉舌鼓唇,令人捧腹。” |
論黃數白 | 明·丘濬《投筆記·投筆空回》:“笑弩駘言不遜,論黃數白不堪聽。” |
男女授受不親 | 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上》:“男女授受不親,禮也。” |
兵無常勢 | 先秦 孫武《孫子 虛實》:“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
壞法亂紀 | 西漢 戴圣《禮記 禮運》:“故天子適諸侯,必舍其祖廟,而不以禮籍入,是謂天子壞法亂紀。” |
拉大旗作虎皮 | 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答徐懋庸并關于抗日統一戰線問題》:“首先應該掃蕩的,倒是拉大旗作虎皮,包著自己,去嚇唬別人。” |
擦肩而過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2回:“后來彼此又擦肩而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