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步當車的成語故事

拼音ān bù dàng chē
基本解釋安:安詳從容;不慌不忙。步:步行;當:代替。不慌不忙地步行;權當是乘車。又借指人能安于貧賤自行其樂。
出處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四》:“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虞。”
安步當車的典故
戰國時,齊國有位高士,名叫顏蜀。齊宣王慕他的名,把他召進宮來。
顏蜀隨隨便便地走進宮內,來到殿前的階梯處,見宣王正等待他拜見,就停住腳步,不再行進。
宣王見了很奇怪,就呼喚說:“顏蜀,走過來!”不料顏蜀還是一步不動,呼喚宣王說:“大王,走過來!”
宣王聽了很不高興,左右的大臣見顏蜀目無君主口出狂言,都說:“大王是君主,你是臣民,大王可以叫你過來,你也叫大王過來,怎么行呢?”
顏蜀說:“我如果走到大王面去,說明我羨慕他的權勢;如果 大王走過來,說明他禮賢下士。與其讓我羨慕大王權勢,還不如讓大 玉禮賢下士的好。”
齊宣王惱怒他說:“到底是君王貴,還是士人尊貴?”
顏蜀不假思索他說:“當然是士人尊貴,君王并不尊貴!”
宣王說:“你說這話有根據嗎?”
顏蜀神色自若他說:“當然有。從前秦國進攻齊國的時候,秦王曾經下過一道命令:有誰敢在高士柳下季墳墓五十步以內的地方砍柴的,格殺勿論!他還下了一道命令:有誰能砍下齊王的腦袋,封他為萬戶侯,賞金干鎰,由此看來,一個活著的君主的頭,竟然連一個死的士人墳墓都不如啊。”
齊宣王無言以對,滿臉不高興。大臣們忙來解圍:“顏蜀,過來!顏蜀,過來!我們大王擁有千乘(一千輛戰本)之國,東西南北誰不服?大王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老百姓沒有不俯首聽命的。你們士人大卑了!”
顏蜀駁斥道:“你們說得不對!從前大禹的時候,諸侯有萬國之多,是為什么呢?因為他尊重士人。到了商湯時代,諸侯有三千之多。如今,稱孤道寡的才二十四個。由此看來,重視士人與否是得失的關鍵。從古到今,沒有能以不務實事而成名于天下的。所以君父要以不經常向人請教為羞恥,以不向地位低的人學習而慚愧。”
宣王聽到這里,才覺得自己理虧,說:“我是自討沒趣。聽了您的一番高論,才知道了小人的行徑。希望您接受我為您的學生,今后您就住在我這里,我保證您飲食有肉吃,出門必有車乘,您夫人和子女個個會衣著華麗。”
顏蜀卻辭謝說:“玉,原來產于山中,如果一經匠人加工,就會破壞;雖然仍然寶貴,但畢竟失去了本來的面貌。士人生在窮鄉僻壤,如果選拔上來,就會享有利祿;不是說他不能高貴顯達,但他外來的風貌和內心世界會遭到破壞。所以我情愿希望大王讓我回去,每天晚點吃飯,也像吃肉那樣香,安穩而慢慢地走路,足以當作乘車;平安度日,并不比權貴差。清靜無為,純正自守,樂在其中。命我講話的是您大王,而盡忠宣言的是我顏蜀。”
顏蜀說罷,向宣王拜了兩拜,就告辭前去。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安步當車)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不聲不響 | 茅盾《子夜》十一:“偶或有獨自低著頭不聲不響的,那一定是失敗者。” |
長命富貴 | 《舊唐書 姚崇傳》:“經云:‘求長命得長命,求富貴得富貴。’” |
存而不議 | 唐·獨孤及《仙掌銘并序》:“后代揭厲于玄蹤者,聆其風而駭之,或謂詼詭不經,存而不議。” |
結黨營私 | 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戊申封事》:“宰相植黨營私,孤負任使。” |
促膝談心 |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大郎置酒相待,促膝談心,甚是款洽。” |
鋪天蓋地 | 宋 釋惟白《續傳燈錄 卷二 志仁禪師》:“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遮天蓋地。’” |
學而不厭 |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不得而知 | 唐 韓愈《爭臣論》:“故雖諫且議,使人不得而知焉。” |
一場空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40回:“枉費心機空費力,雪消春水一場空。” |
粗制濫造 | 魯迅《花邊文學 商賈的批評》:“如果并不以賣文為活,因此也無須‘粗制濫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