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形骸的成語故事
拼音tǔ mù xíng hái
基本解釋形骸:指人的形體。形體象土木一樣。比喻人的本來面目,不加修飾。
出處《晉書 嵇康傳》:“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風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
土木形骸的典故
晉朝時期,“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身高七尺八寸,風度翩翩,善于行文。他的形體如同土木一樣自然,不需要刻意修飾。他為人桀驁不遜,善于彈琴,終因與世俗不容而被殺害。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土木形骸)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斗筲之人 | 先秦 孔子《論語 子路》:“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
武不善作 | 《西游記》第六三回:“常言道:‘武不善作’,但只怕起手處不得留情,一時間傷了你的性命。” |
炒魷魚 | 張賢亮《出賣“荒涼”》:“絕對聽從我指示,做不到這點,立即‘炒魷魚’!” |
一時一刻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2卷:“可憐今日我無錢,一時一刻如長年。” |
清清楚楚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6回:“又見世南生得清清楚楚,弱不勝衣,故憨憨的只管貪看。” |
一指蔽目,不見泰山 | 謝覺哉《關于獨立思考》:“至于全體的事,不管好處多大,總是‘一指蔽目,不見泰山’。” |
堂堂一表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七回:“爹娘生下灑家,堂堂一表,凜凜一軀,自小學成十八般武藝在身,終不成只這般休了!” |
揮霍無度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02回:“因為兒子豹英一向揮霍無度,不敢交與他。” |
杜絕言路 | 《后漢書·袁紹傳》:“操欲迷奪時明,杜絕言路。” |
來蹤去跡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6卷:“陸婆向來也曉得兒子些來蹤去跡,今番殺人一事,定有干涉,只是不敢問他,卻也懷著鬼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