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虎類犬的成語故事

拼音huà hǔ lèi quǎn
基本解釋畫虎畫得像只狗。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弄得不倫不類。
出處唐 劉知幾《史通 六家》:“觀其所述乃似《孔子家語》、臨川《世說》,可謂畫虎不成反類犬也。”
畫虎類犬的典故
馬援,字文淵,東漢名將,被封為“伏波將軍”。
馬援有兩個侄子,一個叫馬嚴,一個叫馬敦。他們倆平常喜歡議論他人的是非,因此,馬援對他們很是擔憂,于是寫了一封信給他們。
這封信的內容是:“我一生痛恨議論他人的長短,希望你們聽到有人議論別人的過失,能夠像聽到議論自己父母那樣,只可聽,不可參與議論。
我希望你們向龍伯高學習,他是一個厚道、謹慎、節儉、恭謙的人,他雖然職位不高,但我很尊敬他,希望你們仿效他。
而那位杜季良是個俠肝義膽的人,能夠與人同甘共苦,無論人的好壞他都能與他們交朋友,我雖然也尊敬他,但我不希望你們仿效他。
如果你們向龍伯高學習,即使學不成,還尚且能成為一個謹慎之人,就像是刻一只天鵝不成,尚可成為一只鴨子(刻鵠類鶩);如果你們向杜季良學而學不成,就會成為一個輕浮浪蕩者,這就好比畫一只虎畫不像,卻畫成一只狗了(畫虎類犬)。”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畫虎類犬)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合浦珠還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循吏傳 孟嘗》:“(合浦)郡不產谷實,而海出珠寶,與交阯比境……嘗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歲,去珠復還,百姓皆反其業。” |
披肝瀝膽 | 唐 劉賁《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策》:“或有以系危之機,兆存亡之變者,臣清披肝瀝膽,為陛下別白而重言之。” |
彬彬有禮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83回:“喚出他兩個兒子,兄先弟后,彬彬有禮。” |
自力更生 | 孫中山《中國問題的真解決》:“中國不但會自力更生,而且也就能解除其他國家維護中國的獨立與完整的麻煩。” |
形神不全 | 西漢·劉向《戰國策·齊策》:“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遂遵也,然而形神不全。” |
又紅又專 | 鄧小平《在全國科學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絕大多數科學技術人員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努力同工農兵相結合,滿腔熱情地對待自己從事的科學技術工作,作出了成績……就整個說來,不愧是我們工人階級自己的又紅又專的科學技術隊伍。” |
進本退末 | 西漢 桓寬《鹽鐵論 本議》:“愿罷鹽鐵酒榷均輸,所以進本退末,廣利農業便也。” |
直截了當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紫芝妹妹嘴雖利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當,倒是一個極爽快的。” |
同心合力 | 《書·泰誓中》:“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
不翼而飛 | 戰國 齊 管仲《管子 戒篇》:“無翼而飛者,聲也;無根而固者,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