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槍帶棒的成語故事

拼音jiā qiāng dài bàng
基本解釋指言語中暗藏諷刺。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一回:“姑娘倒尋上我的晦氣。又不像是惱我,又不像是惱二爺,夾槍帶棒,終久是個什么主意?”
暫未找到成語夾槍帶棒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夾槍帶棒)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挺身而出 | 《舊五代史 周 唐景思傳》:“后數(shù)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使人告于鄰郡,得援軍數(shù)百,逐其草冠,復有其城,毫民賴是以濟。” |
銷聲匿跡 | 宋 孫光憲《北夢瑣言》第11卷:“然畏穎川知之,遂旅游資中郡,銷聲斂跡,惟恐人知。” |
鼻青臉腫 |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44回:“這惡賊原想著是個暗算,趁著軍官作下揖去,不能防備,這一腳定然鼻青臉腫。” |
謙受益,滿招損 | 明·沈采《千金記·延訪》:“謙受益,滿招損。” |
功成名就 |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譽不可虛假。” |
姹紫嫣紅 | 明 湯顯祖《牡丹亭 驚夢》:“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
時至運來 | 南朝 宋 顏延之《大筮箴》:“時至運來,當在三五。” |
妻兒老小 | 明 梁辰魚《浣紗記 見王》:“你一向遠出,可速與妻兒老小相聚。” |
急功近利 | 漢 董仲舒《春秋繁露 卷九 對膠西王》: “仁人者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功。” |
共商國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