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先恐后的成語故事

拼音zhēng xiān kǒng hòu
基本解釋爭著向前;唯恐落后。
出處明 屠勛《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門橋記》:“匪公帑而樂施者爭先恐后。”
爭先恐后的典故
春秋時代,趙襄子向王子期學習駕車。學了不久,與王子期比賽。他同王子期換了三次馬,每次都落在了王子期的后面。
趙襄王責備王子期,說:“你教我駕車,為什么不將真本領(lǐng)教給我呢?”王子期說:“駕車的技術(shù),我已經(jīng)都教給你了,只是你運用上有毛病。駕車最重要的是,協(xié)調(diào)好你的馬和車,才能跑得快、跑得遠。”
“你在比賽中,只要落后,你就使勁鞭打馬,拼命想超過我;一旦超過,又時時回頭看我,怕我趕上你(爭先恐后)。其實,在比賽中,有時會在前,有時會落后,都是很自然的;可是,不論領(lǐng)先還是落后,你的心思都在我身上,你又怎么可能去協(xié)調(diào)好車和馬呢?這就是你落后的原因。”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爭先恐后)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從容不迫 | 魏蘭《<浙案紀略>原序》:“當其臨事之時,從容不迫,顏色不變,尤非庸常之輩所能及。” |
不可多得 | 東漢 孔融《薦禰衡表》:“若衡等輩,不可多得。” |
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 | 西漢·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臣既已受命為將,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 |
旁若無人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刺客列傳》:“高漸離擊筑,荊柯和而歌于市中,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者。” |
橫眉冷對千夫指 | 魯迅《自嘲》:“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
令人神往 | 明 胡應(yīng)麟《少室山房筆叢》:“今著述湮沒,悵望當時蹈海之風,令人神往不已。” |
陳言務(wù)去 | 唐 韓愈《答李翊書》:“惟陳言之務(wù)去,戛戛乎其難哉!” |
沒里沒外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56回:“若一味只管沒里沒外,不與大人爭光,憑他生的怎樣,也是該打死的。” |
自食其果 | 茅盾《〈呼蘭河傳〉序》:“除了因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樂。 |
救經(jīng)引足 | 荀況《荀子 仲尼》:“志不免乎奸心,行不免乎奸道,而求有君子圣人之名,辟之是猶伏而咶天,救經(jīng)而引其足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