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憤自厲的成語故事
![發憤自厲](http://m.wangrui19258.cn/d/file/titlepic/chengyu7505.png)
拼音fā fèn zì lì
基本解釋發憤:下決心,立志;厲:磨礪。立志磨煉自己。
出處章炳麟《與劉揆一書》:“夫處陰極玄黃之世,材者宜發憤自厲,復我種族。”
暫未找到成語發憤自厲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發憤自厲)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居重馭輕 | 宋·俞文豹《吹劍錄外集》:“故自三代、秦、漢迄我朝,皆以兵得天下,人主皆親歷行陣,習知武事,知居重馭輕之勢。” |
逸游自恣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梁冀傳》:“少為貴戚,逸游自恣。” |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將安傅?” |
大惑不解 | 莊周《莊子 天地》:“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 |
杜絕言路 | 《后漢書·袁紹傳》:“操欲迷奪時明,杜絕言路。” |
安安靜靜 | 清 吳璿《飛龍全傳》第45回:“只見匡胤睡在床上,安安靜靜,那頂門內透出一條赤色真龍。” |
之死靡二 | 《宋史·忠義傳一》:“若敵王所愾,勇往無前,或銜命出疆,或授職守土,或寓官閑居,感激赴義,雖所處不同,論其捐軀徇節,之死靡二,則皆為忠義之上者也。” |
三十三天 | 《勝鬘寶窟》卷下:“此言三十三天者,中國言悉怛梨余惡衛陵,此中唯取怛梨二字為忉利天也。怛梨,忉利,彼國音不同耳。” |
聰明反被聰明誤 | 宋 蘇軾《東坡續集 洗兒》:“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
信口開河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你那里休聒,不當一個信口開合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