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拖拉拉的成語故事
![拖拖拉拉](http://m.wangrui19258.cn/d/file/titlepic/chengyu6795.png)
拼音tuō tuō lā lā
基本解釋寬松搖曳的樣子。借指以拖延為特征的行動、習慣或性格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9回:“此時初秋天氣,身上穿一件大袖子三尺八寸長的淺藍竹布衫,拖拖拉拉,底下已遮過膝蓋。”
暫未找到成語拖拖拉拉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拖拖拉拉)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學貫中西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06回:“博了個熟識時務,學貫中西的名氣。” |
多才多藝 | 《尚書 金滕》:“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藝,能事鬼神。” |
僧多粥少 | 王朔《浮出海面》:“國家有困難,僧多粥少,為國分憂嘛。” |
不二法門 | 《維摩詰經 入不二法門品》:“如我意者,于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為入不二法門。” |
自我批評 | 鄧小平《在北方局黨校整風動員會上的講話》:“我們不但要有自我批評的精神,還要有批評的精神。” |
斗方名士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回:“那一班斗方名士,結識了兩個報館主筆,天天弄些詩去登報,要借此博個詩翁的名色。” |
走馬觀花 | 唐 孟郊《登科后》詩:“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
有約在先 | 元·無名氏《舉案齊眉》第一折:“老夫人,這事本已有約在先,況兼孩兒又執意定要嫁她,也是他的緣分了。” |
有去無回 | 柯崗《逐鹿中原》第11章:“反而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了!” |
沒里沒外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56回:“若一味只管沒里沒外,不與大人爭光,憑他生的怎樣,也是該打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