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成語故事

拼音pí zhī bù cún,máo jiāng yān fù
基本解釋焉:哪兒;附:依附。皮都沒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礎(chǔ),就不能存在。
出處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將安傅?”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典故
春秋時,晉國的公子夷吾求秦國幫他登上王位,并答應(yīng)給五座城池。夷吾成為晉惠公后就違背諾言。后來秦國遇饑荒向晉國借糧,晉惠公也沒答應(yīng)。大臣虢射對晉惠公說:“我們借糧也不能改善關(guān)系,就好比‘皮之不存,毛將安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草木知威 | 《新唐書 張萬福傳》:“朕謂江淮木草亦知爾威名。” |
離經(jīng)辨志 | 《禮記·學(xué)記》:“一年視離經(jīng)辨志,三年視敬業(yè)樂群,五年視博習(xí)親師,七年視論學(xué)取友,謂之小成。” |
鬼爛神焦 | 唐 韓愈《陸渾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韻》:“截然高周燒四垣,神焦鬼爛無逃門。” |
大失所望 | 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記》:“秦人大失望。” |
藏形匿影 | 《鄧析子 無厚》:“君者,藏形匿影,群下無私。” |
揚威耀武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三十五回:“揚威耀武顯神通,走石飛沙弄本事。” |
挖空心思 | 清 俞萬春《蕩寇志》:“今此賊挖空心思,用到如許密計,圖我安如泰山之鄆城。” |
風(fēng)急浪高 | 《文匯報》1992.3.2:“出海口附近波濤洶涌,風(fēng)急浪高。” |
死對頭 | 高陽《胡雪巖全傳·蕭瑟洋場》:“現(xiàn)在他們怕我們防得厲害,犯不著為這點小事,做成個死對頭。” |
敢不承命 | 《儀禮·士昏禮》:“吾君子順先典,貺某重禮,某不敢辭,敢不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