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頭將軍的成語故事
拼音duàn tóu jiāng jūn
基本解釋比喻堅決抵抗,寧死不屈的將領。
出處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張飛傳》:“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有降將軍也。”
斷頭將軍的典故
張飛(字益德)是劉備手下一員猛將。 曹操占領了荊州,劉備去投奔江南。曹操率領數萬騎兵追了一日一夜,追到當陽長阪橋。在危難關頭,張飛帶著二十多騎兵拒后。張飛在橋上橫槍躍馬,喝道:“我是張益德,誰敢上來決一死戰!”曹操大軍沒有一人敢上前的。
劉備入川時,張飛在江州攻破巴郡,活捉巴郡太守嚴顏。張飛對嚴顏喝斥道:“我的大軍到了,你為什么不投降,還敢抵抗?”嚴顏說:“你們沒有道義,奪我州郡,我州只有斷頭將軍,沒有投降將軍。” 張飛大怒,令推出砍頭,嚴顏面色不變,便往外走便回頭罵道:“匹夫!砍頭便砍頭,也用不著發怒!”張飛覺得嚴顏有骨氣,就把他放了,并向他道歉,嚴顏感其恩義,才投降。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斷頭將軍)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翹尾巴 | 毛澤東《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一萬年也不要驕傲,永遠不要翹尾巴。” |
安內攘外 | 漢 張仲景《傷寒論 太陽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內攘外之能。” |
鬼怕惡人 | 舊題宋·蘇軾《艾子雜說》:“王曰‘前人已不住矣,又安敢禍之?’艾子曰:‘真是鬼怕惡人也。’” |
顛沛流離 | 宋 張世南《游宦紀聞》第九卷:“而哀予顛沛流離萬里,保有之難也,而共振顯之。” |
戶限為穿 | 唐 李綽《尚書故實》:“(智永禪師)積年學書,禿筆頭十甕,每甕皆數石。人來覓書,并請題頭者如市,所居戶限為之穿穴。” |
百戰百勝 | 先秦 管仲《管子 七法》:“是故以眾擊寡,以治擊亂,以富擊貧,以能擊不能,以教卒練士擊驅眾白徒,故十戰十勝,百戰百勝。” |
官僚主義 | 毛澤東《必須注意經濟工作》:“第二,動員群眾的方式,不應該是官僚主義的。” |
觸目皆是 | 魯迅《華蓋集續編 一點比喻》:“北京真是人海,情形可大不相同了,單是羊肉鋪就觸目皆是。” |
進道若退 | 《老子》:“明道若昧,進道若退。” |
詐奸不及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七回:“正在五岳樓下來,撞見個奸詐不及的,把娘子攔住了不肯放。”又第五十二回:“那廝帶將許多詐奸不及的三二十人,逕入家里,來宅子后看了,便要發遣我們出去,他要來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