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庸風雅的成語故事
![附庸風雅](http://m.wangrui19258.cn/d/file/titlepic/chengyu5871.png)
拼音fù yōng fēng yǎ
基本解釋附庸:依傍;追隨;風雅:原始《詩經》中的“國風”和“大雅”、“小雅”;引申為吟詩綴文之類的事和文士學者的風度。指一些缺乏文化修養的人;偏去結交文人學者;參與文化活動;借以裝點門面;扮出有教養;有風度;斯文儒雅的樣子。
出處清 吳趼人《情變》:“那班鹽商明明是咸腌貨色,卻偏要附庸風雅,在揚州蓋造了不少的花園。”
暫未找到成語附庸風雅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附庸風雅)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高蹈遠舉 | 宋·王琳《野客叢書·穆生鄒陽》:“穆生高蹈遠舉,意蓋有在,逆知異日必不能免,非知幾疇克爾哉。” |
敵眾我寡 |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 |
見多識廣 |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還是大家寶眷,見多識廣,比男子漢眼力,到勝十倍。” |
棟梁之材 | 南朝 梁 劉義慶《世說新語 賞譽》:“庾子嵩目和嶠,森森如千丈松,雖磊砢有節目,施之大廈,有棟梁之用。” |
群龍無首 | 《周易 乾》:“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七回:“宋江聽罷,扯定兩個公人說道:“卻是苦也!正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
以身試法 | 東漢 班固《漢書 王尊傳》:“明慎所職,毋以身試法。” |
進道若退 | 《老子》:“明道若昧,進道若退。” |
粗服亂頭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容止》:“裴令公有俊容儀,脫冠冕,粗服亂頭皆好。時人以為玉人。” |
國泰民安 | 宋 吳自牧《夢梁錄 山川神》:“每歲海潮太溢,沖激州城,春秋醮祭,詔命學士院撰青詞以祈國泰民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