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成語故事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http://m.wangrui19258.cn/d/file/titlepic/chengyu5131.png)
拼音shàn yǒu shàn bào,è yǒu è bào
基本解釋謂行善和作惡到頭來都有報應。
出處《纓絡經 有行無行品》:“又問目連:‘何者是行報耶?’目連白佛言:‘隨其緣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暫未找到成語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渾然一體 | 《二程遺書》第二卷上:“學者須先識仁。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義、禮、知、信皆仁也。” |
期頤之壽 | 《南齊書·禇炫傳》:“使淵作中書郎而死,不當是一名士邪!名德不昌,遂令有期頤之壽。” |
損人不利己 | 魯迅《書信 致曹聚仁》:“只有損人而不利己的事,我是反對的。” |
年少無知 |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二卷:“口尚乳臭,謂世人年少無知;三折其肱,謂醫士老成諳練。” |
簡明扼要 | 毛澤東《黨委會的工作方法》:“講話、演說、寫文章和寫決議案,都應當簡明扼要。” |
一干二凈 | 清 李汝珍《鏡花緣》:“他是‘一毛不拔’,我們是‘無毛不拔’,把他拔的一干二凈,看他如何?” |
可想而知 | 宋 王楙《野客叢書 漢唐俸祿》:“而郊以吟詩廢務,上官差官以攝其職,分其半祿,酸寒之狀,可想而知。” |
節哀順變 | 西漢 戴圣《禮記 檀弓下》:“喪禮,哀戚之至也;節哀,順變也。君子念始之者也。” |
發號施令 | 《尚書 冏命》:“發號施令,罔有不臧。” |
黑不溜秋 | 梁實秋《喝茶》:“普洱茶,漆黑一團,據說也有綠色者,泡烹出來黑不溜秋,粵人喜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