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勤克儉的成語故事
![克勤克儉](http://m.wangrui19258.cn/d/file/titlepic/chengyu4350.png)
拼音kè qín kè jiǎn
基本解釋克:能夠。既能勤勞;又能節(jié)儉。
出處《尚書 大禹漠》:“克勤于邦,克儉于家?!?/p>
堯帝時(shí)期,黃河經(jīng)常發(fā)洪水,堯帝派鯀治水九年沒有成效。舜帝派鯀的兒子禹去治水,禹告別新婚四天的妻子踏上治水的征途,治水13年,曾經(jīng)3次路過家門而不回,終于取得了成就。舜認(rèn)為禹能夠克勤克儉地為人民服務(wù)就讓位給他。
克勤克儉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克勤克儉)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斗筲之人 | 先秦 孔子《論語 子路》:“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
反哺之私 | 晉 成公綏《烏賦》:“雛既壯而能飛兮,乃銜食而反哺。” |
藝高人膽大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66回:“這正是藝高人膽大。蔣爺竟不慌不忙的答道:‘實(shí)是半路出家,何必施主追問呢?’” |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 《樂府詩集·長歌行》:“百川東到海,何時(shí)復(fù)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
處實(shí)效功 | |
空口無憑 | 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27回:“空口無憑的話,門生也不敢朝著老師來說?!?/td> |
下臨無地 | 唐·王勃《滕王閣序》:“飛閣流丹,下臨無地?!?/td> |
困而不學(xué) | 《論語·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學(xué)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xué)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xué),民斯為下矣?!?/td> |
敗俗傷風(fēng) | 參見“敗俗傷化”。 |
絆腳石 | 毛澤東《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的時(shí)局和我們的方針》:“至于蔣介石呢,他消極抗戰(zhàn),積極反共,是人民抗戰(zhàn)的絆腳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