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家活計的成語故事
拼音xiè jiā huó jì
基本解釋南朝宋詩人謝靈運與從弟謝惠連俱以詩文著稱,見《宋書·謝惠連傳》。后遂以“謝家活計”喻指賦詩。
出處南朝宋詩人謝靈運與從弟謝惠連俱以詩文著稱,見《宋書·謝惠連傳》。
謝家活計的典故
南屏僧凈慈在明中講經,聽眾如云。他善于詩畫,畫筆雅近井西老人,他的五言詩做得很好,人們稱不愧為高人吐屬。他在58歲圓寂前自做偈詩:“五十八年一報周,謝家活計霎時收。披蓑赤腳千峰去,不問蘆塘舊釣舟。”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謝家活計)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鳴鑼開道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99回:“大凡官府出街,一定是鳴鑼開道的。” |
進種善群 | 清·張鶴齡《法人篇》:“且變法之后,而人亦有與之俱變者,此進種善群之公例,而其效有操券決也。” |
倒果為因 | 民意《告非難民生主義者》:“曾不問資本所以群趨于都會之故,是所謂倒果為因者耳。” |
炒魷魚 | 張賢亮《出賣“荒涼”》:“絕對聽從我指示,做不到這點,立即‘炒魷魚’!” |
白費心機 | 清·唐蕓洲《七劍十三俠》第142回:“我只落得白費心機,徒然失身于人,也不能遂我之愿。” |
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 | 《詩經·小雅·常棣》:“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 |
寧為雞口,毋為牛后 | 章炳麟《社會通詮商兌》:“寧為雞口,毋為牛后,與使他人啖我而飽也,寧自啖而不足。” |
空谷傳聲 | 南朝 梁 蕭衍《凈業賦》:“若空谷之應聲,似游形之有影。” |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 謝扶民《壯族人民優秀的兒子韋拔群》:“仇人相見,分外眼紅,于是雙方的隨員就對打起來了。” |
一干二凈 | 清 李汝珍《鏡花緣》:“他是‘一毛不拔’,我們是‘無毛不拔’,把他拔的一干二凈,看他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