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心轉意的成語故事

拼音huí xīn zhuǎn yì
基本解釋回、轉:掉轉、扭轉;心、意:心思。重新考慮;改變原來的想法和態度。
出處元 高則誠《琵琶記》第31出:“怕你爹爹也有回心轉意時節,且更耐看如何?”
回心轉意的典故
三國時期,蜀主劉備病死,他的大臣雍闿投降吳國,吳國派他擔任永昌太守,他走馬上任。永昌郡守將呂凱忠于蜀國,不肯放雍闿進城,特地給雍闿回了一封文書,希望他能回心轉意,將會有所作為的,再大的官都可以做。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回心轉意)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日日夜夜 | 洪深《青龍潭》第二幕:“這里,劉秀三日日夜夜的車水,車的暈倒在水車上。” |
有約在先 | 元·無名氏《舉案齊眉》第一折:“老夫人,這事本已有約在先,況兼孩兒又執意定要嫁她,也是他的緣分了。” |
寸步不離 | 南朝 梁 任昉《述異記》:“夫妻相重,寸步不相離。” |
寧為雞口,毋為牛后 | 章炳麟《社會通詮商兌》:“寧為雞口,毋為牛后,與使他人啖我而飽也,寧自啖而不足。” |
銷聲匿跡 | 宋 孫光憲《北夢瑣言》第11卷:“然畏穎川知之,遂旅游資中郡,銷聲斂跡,惟恐人知。” |
無時無刻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自是行忘止,食忘餐,卻像掉了一件東西的,無時無刻不在心上。” |
時易世變 | 晉 魯褒《錢神論》:“當今之急,何用清談?時易世變,古今異俗。” |
通都大邑 | 唐 韓愈《守戒》:“今之通都大邑,介于屈強之間,而不知為備。” |
聊以自慰 | 漢 張衡《鴻賦序》:“余五十之年,忽焉已至,永言身事,慨然其多緒,乃為之賦,聊以自慰。” |
親上成親 | 元·關漢卿《調風月》第一折:“怕不依隨蒙君一夜恩,爭奈忒達地忒知根,兼上親上成親好對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