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目混珠的成語故事

拼音yú mù hùn zhū
基本解釋魚目:魚眼睛;混:混同;冒充。用魚眼來假冒珍珠。形容以假亂真;以次充好。
出處漢 魏伯陽《參同契》上卷:“魚目豈為珠?蓬蒿不成槚。”
魚目混珠的典故
從前,有個叫滿意的人在一個處于蠻荒之地的不起眼的小鋪子里,用所有的錢買了一顆大珍珠。回到家后,他把大珍珠放進一個特意制作的盒子里,好好地收藏起來。只有在過年時,他才拿出來給一些朋友看。滿意有個叫壽量的鄰居,家里藏有一顆祖傳的大珍珠,常想拿出來和滿意比一比。可祖宗有遺訓,不可輕易示人,只好作罷。不久,兩人都得了一種怪病,臥床不起。看了好多醫生,吃了好多藥,可病情仍不見好轉。一日,街上來了一個據說能治各種疑難雜癥的游方郎中。兩家人分別將其請到家中,郎中看完病后,說此病需要以珍珠粉來合藥,才能徹底治愈。他留下一個方子,便匆匆走了。可是滿意怎么也舍不得殘損那顆稀世珍珠,所以就只吃了方子上其他的藥;而壽量則吃了用家傳珍珠粉合的藥。后來郎中得知滿意并未服用珍珠粉,前去一看,發現他的珍珠的確是稀世之寶。而郎中一看壽量的珍珠就說:“這是海洋中一種大魚的眼睛,以魚目混充珍珠,哪能治好你的病呢?”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魚目混珠)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枉尺直尋 | 先秦 孟軻《孟子 滕文公下》:“枉尺而直尋,宜若可為也。”朱熹集注:“枉,屈也;直,伸也。八尺為尋,所屈者小,所伸者大也。” |
談笑風生 | 宋 辛棄疾《念奴嬌 贈夏成玉》詞:“遐想后日蛾眉,兩山橫黛,談笑風生頰。” |
夢幻泡影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應化非真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滿山遍野 | 杜鵬程《保衛延安》第二章:“他坐鎮延安,用紅藍鉛筆在地圖上亂畫,我們就滿山遍野亂竄!” |
用心良苦 | 清·錢謙益《題懷麓堂詩鈔》:“孟陽于惡疾沉痼之后,出西涯之詩療之,曰:‘此引年之藥物,亦攻毒之箴砭,其用心良亦苦矣。’” |
斷斷續續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4回:“只見水面上或一朵,或兩瓣,斷斷續續,皆有桃花。” |
薄暮冥冥 | 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薄暮冥冥,虎嘯猿啼。” |
救經引足 | 荀況《荀子 仲尼》:“志不免乎奸心,行不免乎奸道,而求有君子圣人之名,辟之是猶伏而咶天,救經而引其足也。” |
千絲萬縷 | 宋 辛棄疾《蝶戀花》:“會少離多看兩鬢。萬縷千絲,何況新來病。” |
常年累月 | 高云覽《小城春秋》第一章:“福建內地常年累月鬧著兵禍、官災、綁票、械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