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昌流麗的成語故事
![光昌流麗](http://m.wangrui19258.cn/d/file/titlepic/chengyu34804.png)
拼音guāng chāng liú lì
基本解釋光昌:光明昌大。流麗:流暢而華麗,常用以形容詩文和書法。“光昌流麗”成語的含義有二個:①形容工作順利發(fā)展,事業(yè)昌盛,形勢大好。②形容文筆流暢華美。
光昌流麗的典故
1961年毛澤東修改何其芳為《不怕鬼的故事》(人民文學出版社)寫的序言時增加了一段著名的話:“難道我們越怕鬼,鬼就越喜歡我們,發(fā)出慈悲心,不害我們,而我們的事業(yè)就會忽然變得順利起來,一切光昌流麗,春暖花開了嗎?”“光昌”和“流麗”各有所本,作為一個成語是毛澤東的創(chuàng)造。該成語的含義有二:①形容工作順利發(fā)展,事業(yè)昌盛,形勢大好。②形容文筆流暢華美。
《文學評論》2003 年第1期發(fā)表了朱寨先生的《風風雨雨五十年》,介紹了這個新成語產生時的情況。朱文說:“毛澤東同志在修改他(指何其芳)起草的《不怕鬼的故事》序言時,用了比較少見的‘光昌流麗’形容詞,他不熟悉,不便請示毛主席本人,便在電話里請教俞平伯先生。俞平伯先生不但認可,而且舉例說明前人也有這樣的用詞,他心里方才踏實。這是何其芳同志自己說出來說明自己知識的欠缺,同時說明毛澤東同志的博學。”
俞先生舉的什么例句,朱先生文中未言。俞先生是個大學者,青年時期即博聞強記。既言“舉例說明”,在電話中應當告知過何其芳例句。何其芳是早年北大學生,時任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亦為飽學之士,他沒見過“光昌流麗”一詞,可見該詞之冷僻。我讀書甚少,多年來,我查遍了我所能找得到的辭書,也多次上網查詢,都未能找到結果。沒有見人言及毛澤東所用的這一成語所本何處,也沒有找到一個資料,有比毛澤東此時此處更早的書證。所有成語詞典更未見收錄,所以我斗膽收進了自己的《新成語小辭典》,斷言“是毛澤東的創(chuàng)造”,仍然不夠嚴謹。
“前人也有這樣的用詞”可不可以寬泛地理解,就是前人是將“光昌”和“流麗”分開來用的,而毛把它們結合起來形成一個短語。這種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排除吧?因為這件事情本身可算是“文壇逸事”,而且發(fā)生在上世紀60年代初,后來正進入國人對毛個人崇拜熾熱階段,《不怕鬼的故事》在一段時期名聲大熾,曾經選入中小學教材。在這種背景下,一定有很多學人考證過這個短語的來歷,何以沒有一個人提及這個“前人”到底是誰,這個“用詞”的例子究為何句?這是否又是一個斯芬克斯之謎?
在《新成語小辭典》中還提到,據陳晉《新人賦》中稱,1965年毛澤東在南昌專門寫了篇一千多字的文章,來考證王勃在南昌寫作《滕王閣序》時的年齡,稱道他不僅“高才博學”,而且“為文光昌流麗”。后來在《毛澤東的讀書生活》(三聯(lián)書店)中讀到,逄先知在書中作了較詳細的引述。他說,毛澤東在讀《初唐四杰集》一書時寫的一段批語中說道:“這個人(王勃)高才博學,為文光昌流麗,反映當時封建盛時的社會動態(tài),很可以讀。這個人一生倒霉,到處受懲,在虢州幾乎死掉一條命。所以他的為文,光昌流麗之外,還有牢騷滿腹一方。”毛澤東不僅在不同文章中多次使用,而且在同一篇文章中一再使用,足見其對這個成語確有個人的偏好,也符合他的浪漫豪放之個性。如果學術界一直未能對毛之前的始創(chuàng)者有確鑿的發(fā)現,那么,“光昌流麗”的“知識產權”只好暫時記在偉人名下。
“流麗”、“光昌”各有所本是有案可稽的。《辭源》收錄了“流麗”一詞,釋義為:流暢而華麗。常用以形容詩文和書法。舉例有:唐元稹《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至于子美……掩顏(延之)謝(靈運)之孤獨,雜徐(陵)庾(信)之流麗。” 宋蘇軾《和子由論書》:“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另,現代周作人有文:“仿佛是鴨兒梨的樣子,流麗清脆,在白話的基本上加入古文方言歐化種種成分,使引車賣漿之徒的話進而為一種富有表現力的文章。”(《志摩紀念》)“光昌”一詞,臺灣《國語辭典》收錄了,其釋文為:光明昌大。《文史通義·外篇二·墓銘辨例》:“其事本為變古,而光昌博大,轉為后世宗師。”《漢語詞典》收錄了“光昌”一詞,解釋是:1、顯揚昌盛。2、明朗;開朗。現代有趙載文(1866-1943)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時期為南京莫愁湖寫的對聯(lián):“慶黨治光昌,撫檻高歌革命曲。”又有福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永春縣魁星巖介紹稱:魁星巖,古稱詹巖,取“文曲華世”、“光昌文運”之意而名。”云南騰沖縣著名僑鄉(xiāng)和順鎮(zhèn)有“士和民順,文治光昌”的牌坊。
近幾年,“光昌流麗”一語的用例有逐漸增多的趨勢。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光昌流麗)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初生之犢不畏虎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剛吃過早飯,人馬全都匯齊,有些人震于闖王和李過的威名,不免驚惶,但有些人好像初生之犢不畏虎,磨拳擦掌地等待廝殺。” |
聾者之歌 | 《淮南子 原道》:“夫內不開于中,而強學問者,不入于耳而不著于心,此何以異于聾者之歌也,效人為之而無以自樂也,聲出于口則越而散矣。” |
披肝瀝膽 | 唐 劉賁《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策》:“或有以系危之機,兆存亡之變者,臣清披肝瀝膽,為陛下別白而重言之。” |
自我批評 | 鄧小平《在北方局黨校整風動員會上的講話》:“我們不但要有自我批評的精神,還要有批評的精神。” |
取長補短 | 《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里也,猶可以為善國。” |
掃地出門 |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84回:“有七八年的,也有三四年的,也有昨年的,也還有幾次利息還過的。要是清白掃地出門,總得兩千兩。” |
暈頭轉向 |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巧珠奶奶聽得暈頭轉向。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兒子居然變了,而且變得這么快!” |
大惑不解 | 莊周《莊子 天地》:“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 |
用心良苦 | 清·錢謙益《題懷麓堂詩鈔》:“孟陽于惡疾沉痼之后,出西涯之詩療之,曰:‘此引年之藥物,亦攻毒之箴砭,其用心良亦苦矣。’” |
鬼爛神焦 | 唐 韓愈《陸渾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韻》:“截然高周燒四垣,神焦鬼爛無逃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