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訛成蠹的成語故事
![積訛成蠹](http://m.wangrui19258.cn/d/file/titlepic/chengyu34282.png)
拼音jī é chéng dù
基本解釋指謬誤積久,敗壞人心。
出處唐 沈亞之《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策》:“京師,諸夏之本也,將以觀理,而豪猾時逾檢;太學,明教之源也,期于變風,而生徒多墮業;列郡在乎頒條,而干禁或未絕;又在乎按度,而淫巧或未格。俗恬風靡,積訛成蠹。”
暫未找到成語積訛成蠹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積訛成蠹)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積不相能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吳漢傳》:“君與劉公積不相能,而信其虛淡,不為之備,終受制矣。” |
上氣不接下氣 |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七回:“一霎時漂流數百里外,直把一個好義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氣不接下氣。” |
莫衷一是 | 清 吳趼人《痛史》第三回:“議論紛紛,莫衷一是。” |
嚴陣以待 |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漢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親勒六軍,嚴陣以待之。” |
首身分離 | 《戰國策·秦策四》:“刳腹折頤,首身分離。” |
眾喣山動 | 明 李東陽《余肅敏公傳》:“役未及興,而眾喣山動。” |
天之驕子 | 東漢 班固《漢書 匈奴傳上》:“南有大漢,北有強胡。胡者,天之驕子也。” |
無時無刻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自是行忘止,食忘餐,卻像掉了一件東西的,無時無刻不在心上。” |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七回:“宋江聽罷,扯定兩個公人說道:“卻是苦也!正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
同心合力 | 《書·泰誓中》:“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