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襲以藏的成語故事

拼音shí xí yǐ cáng
基本解釋什:形容多;襲:重迭。一層又一層把東西包裹起來。形容十分珍重地收藏好物品。同“什襲而藏”。
出處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九十五回:“人家競相傳鈔,什襲以藏?!?/p>
春秋時期,有個宋國人在梧臺東邊拾到一塊燕石,覺得很漂亮,以為是價值連城的寶貝,帶回家用十層綢布包裹,再里外用十個木箱包裝,并到處宣揚他得到一塊寶玉,鄰居要求展示,他鄭重其事地打開讓人觀看。鄰居說這只是一塊普通石頭。
什襲以藏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什襲以藏)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驕生慣養 | 胡樸安《中華全國風物志 江蘇 吳縣之奇俗》:“富貴家之小孩,驕生慣養,大半身體柔弱,時膺疾病。” |
前因后果 | 梁 蕭子顯《南齊書 高逸傳論》:“史臣曰:‘今樹以前因,報以后果,業行交酬,連瑣相襲?!?/td> |
舊地重游 | 郭沫若《洪波曲》第一章:“廣州,在1926年北伐的那一年,我是住過三個多月的,整整隔了十二年又到舊地重游了?!?/td> |
男女授受不親 | 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上》:“男女授受不親,禮也?!?/td> |
活蹦亂跳 | 曹禺《日出》第四幕:“我一定可以把小東西還是活蹦亂跳地找回來。” |
主憂臣勞 | 西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臣聞主憂臣勞,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會稽,所以不死,為此事也?!?/td> |
戶告人曉 | 西漢 劉向《列女傳 梁節姑姊》:“梁國豈可戶告人曉也?被不義之名,何面目以見兄弟國人哉!” |
氣吞牛斗 | 明 胡文煥《群音類選〈蟠桃記 誕孫相慶〉》:“看蘭孫,氣吞牛斗,知不是等閑人。” |
繪聲繪影 | 清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第五卷:“繪聲繪影,字字陰森,綠人毛發,真乃筆端有鬼。” |
婆婆媽媽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1回:“寶玉,你忒婆婆媽媽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