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睦邦交的成語故事

拼音dūn mù bāng jiāo
基本解釋敦睦:親厚和睦;邦:泛指國家。形容促使國家之間的關系親厚和睦。
出處魯迅《“立此存照”(七)》:“但就大體而言,是極有益于敦睦邦交的。”
暫未找到成語敦睦邦交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敦睦邦交)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 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
習非成是 | 西漢 揚雄《法言 學行》:“習乎習,以習非之勝是,況習是之勝非乎?” |
大包大攬 | 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第四章:“他手里搖擺著酒瓶子,大包大攬地說:‘這個小姑娘,跟我投緣分。’” |
拭目以待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朝廷舊臣,山林隱士,無不拭目以待。” |
殺雞取卵 | 希臘《伊索語言 生金蛋的雞》:一個蠢人想殺了雞從雞肚子里取出金塊,從而一下子發大財,結果卻一無所得 |
毀于一旦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竇融傳》:“百年累之,一朝毀之。” |
心急如焚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7回:“我越發覺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沒法的事,成日猶如坐在針氈上一般。” |
驚鴻艷影 | 清·王韜《鵑紅女史》:“遙見樓頭有一女子憑欄臨波凝睇,素妝淡服,豐神絕世,驚鴻艷影,湖水皆香。” |
語重心長 | 清 洛日生《海國英雄記 回唐》:“嘆別離苦況,轉忘了母親的語重心長。” |
難上加難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七回:“所有上條陳一事,竟是難上加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