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屈銜冤的成語故事

拼音bào qū xián yuān
基本解釋抱:存在心里;抱屈:受委屈;銜:含;銜冤:含冤。指心懷委屈和冤枉。
出處《新編五代史平話 梁史》上卷:“這三個功臣,抱屈銜冤,訴于天帝?!?/p>
暫未找到成語抱屈銜冤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抱屈銜冤)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風流人物 | 宋 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詞:“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td> |
卑諂足恭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五宗世家》:“彭祖為人巧佞、卑諂足恭而心刻深?!?/td> |
隔靴搔癢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康山契穩禪師》:“曰:‘恁么則識性無根去也?’師曰:‘隔靴搔癢?!?/td> |
憂喜交集 | |
過五關,斬六將 | |
烏合之眾 | 管仲《管子》:“烏合之眾,初雖有歡,后必相吐,雖善不親也?!?/td>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宋 陸游《游山西村》詩:“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td> |
夜深人靜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深夜人靜,為何叩門?” |
志在千里 | 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神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td> |
頓挫抑揚 | 宋 魏慶之《詩人玉屑 靖節 休齋論〈歸去來辭〉》:“陶淵明罷彭澤令,賦《歸去來》,而自命曰辭。迨今人歌之,頓挫抑揚,自協聲律,蓋其詞高甚?!?/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