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利是圖的成語故事

拼音wéi lì shì tú
基本解釋一心為利,別的什么都不顧。
出處晉·葛洪《抱樸子·勤求》:“由于夸誑,內(nèi)抱貪濁,惟利是圖。”
惟利是圖的典故
公元前580年,秦桓公與晉厲公簽訂友好盟約,約定兩國和平相處。就在盟約墨汁未干,秦桓公派人到狄國和楚國,慫恿他們?nèi)スゴ驎x國。晉厲公派呂相到秦國去抗議,指責(zé)秦桓公惟利是圖、傲慢無禮。不久兩國就發(fā)生戰(zhàn)爭。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惟利是圖)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多多益善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
舉世混濁 | 戰(zhàn)國楚·屈原《離騷》:“世混濁而不分兮。” |
防患于未然 | 《周易 既濟(jì)》:“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樂府詩集 君子行》:“君子防未然。” |
窮家富路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23回:“再者銀子雖多,賢弟只管拿去。俗語說得好:‘窮家富路。’” |
用心良苦 | 清·錢謙益《題懷麓堂詩鈔》:“孟陽于惡疾沉痼之后,出西涯之詩療之,曰:‘此引年之藥物,亦攻毒之箴砭,其用心良亦苦矣。’” |
楊柳依依 | |
杜絕言路 | 《后漢書·袁紹傳》:“操欲迷奪時(shí)明,杜絕言路。” |
貧賤不能移 | 戰(zhàn)國·鄒·孟軻《孟子·滕文公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
之死靡二 | 《宋史·忠義傳一》:“若敵王所愾,勇往無前,或銜命出疆,或授職守土,或寓官閑居,感激赴義,雖所處不同,論其捐軀徇節(jié),之死靡二,則皆為忠義之上者也。” |
逆來順受 | 宋 無名氏《張協(xié)狀元》戲文第12出:“逆來順受,須有通時(sh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