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踏兩只船的成語故事

拼音jiǎo tà liǎng zhī chuán
基本解釋踏:踩。比喻因為對事物認識不清或存心投機取巧而跟兩方面都保持聯系。
出處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他是腳踏兩只船,別企他兒當八路,小蘿卜,皮紅肚里白。”
暫未找到成語腳踏兩只船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腳踏兩只船)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殺人不眨眼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第11卷:“汝不聞殺人不眨眼將軍乎?” |
奉命惟謹 | 明 李東陽《先考贈少傅府君誥命碑陰記》:“東陽皆奉命惟謹。” |
出師無名 | 《新唐書·東夷傳·高麗》:“莫離支殺君,虐用其下如檴阱,怨痛溢道,我出師無名哉?” |
翻箱倒柜 |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翻箱倒籠,滿屋尋一個遍,那有些影兒。” |
信及豚魚 | 《周易 中孚》:“豚魚吉。信及豚魚也。” |
志滿意得 | 宋 陸九淵《與劉伯協書》:“當無道時,小人在位,君子在野,小人志得意滿,君子阨窮禍患,甚者在囹圄,伏刀鋸、投荒裔。” |
人心歸向 | 《晉書·熊遠傳》:“人心所歸,惟道與義。” |
朝令夕改 | 唐 元稹《授馬總檢校刑部尚書天平軍節度使制》:“有迎新送故之困,朝令夕改之煩,自非有為而為。” |
沒里沒外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56回:“若一味只管沒里沒外,不與大人爭光,憑他生的怎樣,也是該打死的。” |
惹事生非 |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宋四公大鬧禁魂張》:“如今再說一個富家,安分守己,并不惹事生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