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行的成語故事
![三思而行](http://m.wangrui19258.cn/d/file/titlepic/chengyu29556.png)
拼音sān sī ér xíng
基本解釋三:再三;表示多次;思:考慮;行:行動。經(jīng)過反復考慮;然后再去做。指做事慎重。
出處先秦 孔子《論語 公冶長》:“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三思而行的典故
春秋時期,魯國大夫季文子為人謹慎,凡事都要“三思而行”,即多次考慮以后才決定做與不做。孔子都不贊同他的觀點,認為只要再思就行,如果三思就會患得患失,疑惑不定了。不過看問題應該是一分為二,客觀地分析問題。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三思而行)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心灰意懶 | 元 喬吉《玉交枝 閑適》曲:“不是我心灰意懶,怎陪伴愚眉肉眼?” |
滿天星斗 | 唐 杜牧《華清宮三十韻》:“雷霆馳號令,星斗煥文章。” |
黃臺之瓜 | 《新唐書·承天皇帝倓傳》:“賢終日憂惕,每侍上,不敢有言,乃作樂章,使工歌之。其言曰:‘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猶云可,四摘抱蔓歸。’” |
處之泰然 |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宋 朱熹注:“顏子之貧如此,而處之泰然,不以害其樂。” |
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 春秋·齊·管仲《管子·版法解》:“度恕者,度之于己也。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
先聲奪人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一年》:“軍志有之:先人有奪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
氣充志驕 | 西漢·劉安《淮南子·人間訓》:“遂合諸侯于嘉陵,氣充志驕,淫侈無度。” |
秣馬厲兵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六年》:“搜乘補卒,秣馬利兵,修陳固列。” |
春風風人 | 漢 劉向《說苑 貴德》:“管仲上車曰:‘嗟茲乎,我窮必矣!吾不能以春風風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窮必矣。’” |
仁義道德 | 唐·韓愈《原道》:“后之人,其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孰從而聽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