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缽催詩的成語故事
![擊缽催詩](http://m.wangrui19258.cn/d/file/titlepic/chengyu27423.png)
拼音jī bō cuī shī
基本解釋指限時成詩。比喻詩才敏捷。
出處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7回:“七步八叉,具有成例,古人擊缽催詩,我要擊缽了。”
擊缽催詩的典故
南朝時期,齊竟陵王蕭子良常于夜間邀文人學(xué)士飲酒賦詩,刻燭限時,規(guī)定燭燃一寸,詩成四韻。蕭文琬認為這不是難事,就與丘令楷、江拱二人改為擊銅缽催詩,要求缽聲一止就做成一首詩。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擊缽催詩)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離題萬里 | 毛澤東《反對黨八股》:“其結(jié)果,往往是‘下筆千言,離題萬里’,仿佛像個才子,實則到處害人。” |
木本水源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猶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謀主也。” |
默不做聲 | 瑪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劉峰默不做聲,順著梯子下了幾階,又回身關(guān)好柜底板。” |
酒囊飯袋 | 宋 陶岳《荊湖近事》:“馬氏奢僭,諸院王子仆從烜赫,文武之道,未嘗留意。時謂之酒囊飯袋。” |
窮鄉(xiāng)僻壤 | 宋 曾鞏《敘盜》:“窮鄉(xiāng)僻壤、大川長谷之間,自中家以上,日暮持錢,無告糴之所。” |
處實效功 | |
棟梁之材 | 南朝 梁 劉義慶《世說新語 賞譽》:“庾子嵩目和嶠,森森如千丈松,雖磊砢有節(jié)目,施之大廈,有棟梁之用。” |
玩世不恭 | 明 李開先《雪蓑道人傳》:“醉后高歌起舞,更有風(fēng)韻,只是玩世不恭,人難親近耳。” |
愛才如渴 | 清·葉燮《原詩·外篇上》:“嫉惡甚嚴,愛才若渴,此韓愈之面目也。” |
沒里沒外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56回:“若一味只管沒里沒外,不與大人爭光,憑他生的怎樣,也是該打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