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辭害意的成語故事

拼音yǐ cí hài yì
基本解釋因拘泥于辭義而誤會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出處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上》: “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
暫未找到成語以辭害意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以辭害意)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學無止境 | 清·劉開《問說》:“理無專在,而學無止境也,然則問可少耶?” |
隨行就市 | |
彬彬有禮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83回:“喚出他兩個兒子,兄先弟后,彬彬有禮。” |
自己人 | 錢鐘書《圍城》:“自己人之間,什么臭架子、壞脾氣都行;笑容愈親密,禮貌愈周到,彼此的猜忌或怨恨愈深。” |
盲人說象 | 元 黃溍《書袁通甫詩后》:“吾儕碌碌,從俗浮沉,與先生相去遠甚,而欲強加評品,正如盲人說象。” |
臭名遠揚 | 《宋書 劉義真傳》:“案車騎將軍義真,兇惡之性,爰自稚弱,咸陽之酷,臭聲遠播。” |
進銳退速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其進銳者,其退速。” |
鬼鬼祟祟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31回:“別叫我替你們害臊了!你們鬼鬼祟祟干的那些事,也瞞不過我去。” |
死對頭 | 高陽《胡雪巖全傳·蕭瑟洋場》:“現在他們怕我們防得厲害,犯不著為這點小事,做成個死對頭。” |
平心而論 | 元 劉壎《隱居通議 文章六》:“而佳者反棄去,殆不可曉。平心而論,則惟《天地長留集》所取為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