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難解紛的成語故事
![排難解紛](http://m.wangrui19258.cn/d/file/titlepic/chengyu24647.png)
拼音pái nàn jiě fēn
基本解釋排:消除;難:危難;紛:糾紛。排除危難;調(diào)解糾紛。現(xiàn)多指調(diào)停雙方爭執(zhí);解決紛亂。
出處西漢 劉向《戰(zhàn)國策 趙策三》:“所貴于天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
排難解紛的典故
公元前258年,秦國派兵包圍了趙國國都邯鄲,趙王向魏王求救。魏王派辛垣衍到邯鄲勸趙國尊秦昭王為帝。齊國的魯仲連聽說此事就去見辛垣衍,講秦稱帝的諸多壞處。魏公子無忌奪權(quán)出兵解圍,平原君酬謝魯仲連為趙國排難解紛。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排難解紛)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不折不扣 | 茅盾《子夜 一》:“他那二十多年足不窺戶的生活簡直是不折不扣的墳?zāi)股睿 ?/td> |
僧多粥少 | 王朔《浮出海面》:“國家有困難,僧多粥少,為國分憂嘛。” |
鬼爛神焦 | 唐 韓愈《陸渾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韻》:“截然高周燒四垣,神焦鬼爛無逃門。” |
頓挫抑揚(yáng) | 宋 魏慶之《詩人玉屑 靖節(jié) 休齋論〈歸去來辭〉》:“陶淵明罷彭澤令,賦《歸去來》,而自命曰辭。迨今人歌之,頓挫抑揚(yáng),自協(xié)聲律,蓋其詞高甚。” |
百戰(zhàn)百勝 | 先秦 管仲《管子 七法》:“是故以眾擊寡,以治擊亂,以富擊貧,以能擊不能,以教卒練士擊驅(qū)眾白徒,故十戰(zhàn)十勝,百戰(zhàn)百勝。” |
擦肩而過 |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32回:“后來彼此又擦肩而過。” |
極重不反 | 清·陳確《答張考夫書》:“今《大學(xué)》之為圣經(jīng),已成極重不反之勢。” |
沒里沒外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56回:“若一味只管沒里沒外,不與大人爭光,憑他生的怎樣,也是該打死的。” |
不費(fèi)吹灰之力 | 清 劉鶚《老殘游記》第17回:“他因聽見老殘一封書去,撫臺便這樣的信從,若替他辦那事,自不費(fèi)吹灰之力。” |
苦口之藥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孫奮傳》:“夫良藥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達(dá)者能受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