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成語故事
![置之死地而后生](http://m.wangrui19258.cn/d/file/titlepic/chengyu21857.png)
拼音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shēng
基本解釋原指作戰(zhàn)把軍隊布置在無法退卻、只有戰(zhàn)死的境地,兵士就會奮勇前進(jìn),殺敵取勝。后比喻事先斷絕退路,就能下決心,取得成功。
出處先秦 孫武《孫子 九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典故
韓信,淮陰(今江蘇清江西南)人。他是漢王劉邦手下的大將。為了打敗項羽,奪取天下,他為劉邦定計,先攻取了關(guān)中,然后東渡黃河,打敗并俘虜了背叛劉邦、聽命于項羽的魏王豹,接著往東攻打趙王歇。
韓信的部隊要通過一道極狹的山口,叫井徑口。趙王手下的謀士李左軍主張一面堵住井陘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斷漢軍的輜重糧草,韓信的遠(yuǎn)征部隊沒有后援,就一定會敗走;但大將陳余不聽,仗著兵力優(yōu)勢,堅持要與漢軍正面作戰(zhàn)。 韓信了解到這一情況,非常高興。他命令部隊在離井陘三十里的地方安營,到了半夜,讓將士們吃些點心,告訴他們打了勝仗再吃飽飯。隨后,他派出兩千輕騎從小路隱蔽前進(jìn),要他們在趙軍離開營地后迅速沖入趙軍營地,換上漢軍旗號;又派一萬軍隊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陣勢來引誘趙軍。
到了天明,韓信率軍發(fā)動進(jìn)攻,雙方展開激戰(zhàn)。不一會,漢軍假意敗回水邊陣地,趙軍全部離開營地,前來追擊。這時,韓信命令主力部隊出擊,背水結(jié)陣的士兵因為沒有退路,也回身猛撲敵軍。趙軍無法取勝,正要回營,忽然營中已插遍了漢軍旗幟,于是四散奔逃。漢軍乘勝追擊,打了一個大勝仗。 在慶祝勝利的時候,將領(lǐng)們問韓信:“兵法上說,列陣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臨水澤,現(xiàn)在您讓我們背靠水排陣,還說打敗趙軍再飽飽地吃一頓,我們當(dāng)時不相信,然而竟然取勝了,這是一種什么策略呢?”
韓信笑著說:“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們沒有注意到罷了。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嗎?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讓他們拼命呢!”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置之死地而后生)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不屑一顧 | 明 方孝儒《送吏部外郎龔彥佐序》:“夫祿之以天下而系馬千駟,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顧視焉。” |
誅求無度 | 《舊唐書·于頔傳》:“擅興全師,僭為正樂,侵辱中使,擅止制囚,殺戮不辜,誅求無度,臣故定謚為厲?!?/td> |
二八佳人 | 宋·蘇軾《李鈴轄座上分題戴花》詩:“二八佳人細(xì)馬馱,十千美酒渭城歌?!?/td> |
空谷傳聲 | 南朝 梁 蕭衍《凈業(yè)賦》:“若空谷之應(yīng)聲,似游形之有影?!?/td> |
饑腸轆轆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西湖主》:“而枵腸轆轆,饑不可堪?!?/td> |
鬼瞰其室 | 《文選·揚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崩钌谱⒁钇嬖唬骸肮砩窈τVt?!眲⒘甲ⅲ骸笆侵呙鞲毁F之家,鬼神窺望其室,將害其滿盈之志矣?!?/td> |
夫唱婦隨 | 《關(guān)尹子 三極》:“天下之理,夫者唱,婦者隨?!?/td> |
節(jié)哀順變 | 西漢 戴圣《禮記 檀弓下》:“喪禮,哀戚之至也;節(jié)哀,順變也。君子念始之者也?!?/td> |
紛亂如麻 | |
敷衍了事 | 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14回:“不但上憲跟前兄弟無以交代,就連著老哥們也不好看,好像我們敷衍了事,不肯出力似的?!?/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