瞞天瞞地的成語故事

拼音mán tiān mán dì
基本解釋指瞞上欺下。
出處元 關漢卿《哭存孝》第一折:“你便休得要瞞天瞞地,你則會帳房里閑坐的,咱可便委其實。”
暫未找到成語瞞天瞞地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瞞天瞞地)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反復無常 | 宋 陳亮《與范東叔龍圖書》:“時事反復無常,天運所至,亦看人事對付如何。” |
如履薄冰 | 《詩經 小雅 小旻》:“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
犀牛望月 | 《關尹子 五鑒》:“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識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 |
匡亂反正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太史公自序》:“仲尼悼禮廢樂崩,追修經術,以達王道,匡亂世反之于正。” |
物腐蟲生 | 宋 蘇軾《范增論》:“物必先腐也,而后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讒入之。” |
壓歲錢 | 清·曹雪芹《紅樓夢》:“兩府男婦小廝丫鬟亦按差役上中下行禮畢,散押歲錢、荷包、金銀錁,擺上合歡宴來。” |
推三阻四 | 元 無名氏《鴛鴦被》第一折:“非是我推三、推三阻四;這事情應難、應難造次。” |
同心合力 | 《書·泰誓中》:“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
之死靡二 | 《宋史·忠義傳一》:“若敵王所愾,勇往無前,或銜命出疆,或授職守土,或寓官閑居,感激赴義,雖所處不同,論其捐軀徇節(jié),之死靡二,則皆為忠義之上者也。” |
供不應求 | 《茅盾選集 長春南關行》:“現在接受了南方六個單位的訂貨單,每天生產一至二噸,供不應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