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振林木的成語故事

拼音shēng zhèn lín mù
基本解釋形容歌聲或樂器聲高亢宏亮。
出處戰國 鄭 列御寇《列子 湯問》:“餞于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
聲振林木的典故
戰國時期秦國歌手薛潭向歌唱家秦青拜師學藝,經過一段時間的刻苦學習。薛潭的技藝有了很大的提高,就向老師辭行。秦青在郊外設宴送行,席間唱了一曲十分悲壯的歌曲,聲振林木,響遏行云,薛潭覺得十分慚愧,于是留下繼續學習。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聲振林木)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食指大動 | 《左傳·宣公四年》:“楚人獻黿于鄭靈公,公子宋與子家將見,子公之食指動。” |
金戈鐵馬 | 《新五代史 李襲吉傳》:“金戈鐵馬,蹂踐于明時。” |
燈蛾撲火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27回:“這賊配軍卻不是作死,倒來戲弄老娘!正是燈蛾撲火,惹焰燒身。” |
輪焉奐焉 | 西漢 戴圣《禮記 檀弓下》:“美哉輪焉!美哉奐焉!” |
出師無名 | 《新唐書·東夷傳·高麗》:“莫離支殺君,虐用其下如檴阱,怨痛溢道,我出師無名哉?” |
莫衷一是 | 清 吳趼人《痛史》第三回:“議論紛紛,莫衷一是。” |
力小任重 | 《周易·系辭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
望風撲影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51回:“蔣平道:‘知道五弟向何方而去?不是望風撲影么?’” |
反求諸己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上》:“射者正己而后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 |
惡衣惡食 | 先秦 孔子《論語 里仁》:“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