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牛彈琴的成語故事
![對牛彈琴](http://m.wangrui19258.cn/d/file/titlepic/chengyu1694.png)
拼音duì niú tán qín
基本解釋①比喻對蠢人談論高深的道理;白費口舌(主要譏笑聽話的人聽不出所以)。②比喻說話時不看對象(主要譏諷說話的人);對不懂道理的人講道理;對外行人說內行話。常含有徒勞無功或諷刺對方愚蠢之意。
出處漢 牟融《理惑論》:“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聞,不合其耳矣。”
對牛彈琴的典故
戰國時代,有一個叫公明儀的音樂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弦琴彈得非常好,彈的曲子優美動聽,很多人都喜歡聽他彈琴,人們很敬重他。
公明儀不但在室內彈琴,遇上好天氣,還喜歡帶琴到郊外彈奏。有一天,他來到郊外,春風徐徐地吹著,垂柳輕輕地動著,一頭黃牛正在草地上低頭吃草。公明儀一時興致來了,擺上琴,撥動琴弦,就給這頭牛彈起了最高雅的樂曲《清角之操》來。老黃牛在那里卻無動于衷,仍然一個勁地低頭吃草。
公明儀想,這支曲子可能太高雅了,該換個曲調,彈彈小曲。老黃牛仍然毫無反應,繼續悠閑地吃草。
公明儀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領,彈奏最拿手的曲子。這回呢,老黃牛偶爾甩甩尾巴,趕著牛虻,仍然低頭悶不吱聲地吃草。
最后,老黃牛慢悠悠地走了。換個地方去吃草了。
公明儀見老黃牛始終無動于衷,很是失望。人們對他說:你不要生氣了!不是你彈的曲子不好聽,是你彈的曲子不對牛的耳朵啊!最后,公明儀也只好嘆口氣,抱琴回去了。真是自找沒趣。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對牛彈琴)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舍安就危 | 宋·蘇舜欽《上范希文書》:“延州逼近賊鋒,而能舍安逸以就危隘,雖古人不逮也。” |
失敗是成功之母 |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經驗對于干部是必需的,失敗是成功之母。” |
反唇相稽 | 漢 賈誼《治安策》:“婦姑不相說(悅),則反唇而相稽。” |
眾喣山動 | 明 李東陽《余肅敏公傳》:“役未及興,而眾喣山動。” |
漏洞百出 | 姚雪垠《<歧路燈>序》:“我們從《歧路燈》中感到親切的部分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而是各種世俗人物,同時也看出來封建禮教和制度的漏洞百出。” |
簡明扼要 | 毛澤東《黨委會的工作方法》:“講話、演說、寫文章和寫決議案,都應當簡明扼要。” |
推三阻四 | 元 無名氏《鴛鴦被》第一折:“非是我推三、推三阻四;這事情應難、應難造次。” |
出頭露面 | 明 施耐庵《水滸傳》:“孫二娘從小出頭露面,況是過來人,慣家兒,也不害什么羞恥。” |
以弱制強 | 三國·蜀·諸葛亮《將苑·將剛》:“善將者,其剛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強,以柔制剛。” |
花拳繡腿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69回:“只見張國乾縛得花拳繡腿,戚光祖、戚繼祖兩個教師在后面跟著,走上臺來,兩邊坐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