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人門戶的成語故事
拼音bàng rén mén hù
基本解釋傍:依傍;靠著。依靠在別人家門庭上。比喻完全依賴別人;不能自主或自立。
出處宋 蘇軾《東坡志林》第12卷:“桃符怒,往復(fù)紛然不已。門神解之曰:‘吾輩不肖,方傍人門戶,何暇爭閑氣耶?’”
傍人門戶的典故
在古時候,春節(jié)時人們在桃木板上寫了神名,掛在門邊上以驅(qū)邪,叫桃符,後來演化成春聯(lián);在門上貼門神以鎮(zhèn)邪。端午節(jié)時,人們用艾草扎成人形,懸掛在大門上以消毒氣。
有一次,桃符仰面看著艾人,說:「你是甚么呀,怎么敢住在我頭上?」艾人屈身向下,回答道:「你已經(jīng)半截子入土了(從元旦到端午,約半年),還有臉同我爭上下嗎?」 桃符很生氣,和艾人吵了起來。門神勸解道:「不要吵了,我們這等人,都依附著人家的門戶過日子,哪里還有工夫爭閑氣呢?」。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傍人門戶)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混淆是非 | 清 陶曾佑《論文學(xué)之勢力及其關(guān)系》:“錮蔽見聞,淆混是非。” |
長噓短氣 | |
苦中作樂 | 宋 陳造《同陳宰黃簿游靈山八首》自注:“宰云:‘吾輩可謂忙里偷閑,苦中作樂。’” |
蠢蠢欲動 | 南朝 宋 劉敬叔《異苑 句容水脈》:“掘得一黑物,無有首尾,形如數(shù)百斛舡,長數(shù)十丈,蠢蠢而動。” |
活蹦亂跳 | 曹禺《日出》第四幕:“我一定可以把小東西還是活蹦亂跳地找回來。” |
陳言務(wù)去 | 唐 韓愈《答李翊書》:“惟陳言之務(wù)去,戛戛乎其難哉!” |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七回:“宋江聽罷,扯定兩個公人說道:“卻是苦也!正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
前腳后腳 | |
隳肝瀝膽 | 唐·元稹《上裴度相公書》:“宰物者雖朝許之以綸誥,暮許之以專席,厚則厚矣,遽責(zé)有隳肝瀝膽同廝養(yǎng)之用力,亦難哉!” |
生死有命 | 晉·葛洪《抱樸子·對俗》:“生死有命,修短素定,非彼藥物,所能損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