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死回生的成語故事
![起死回生](http://m.wangrui19258.cn/d/file/titlepic/chengyu1322.png)
拼音qǐ sǐ huí shēng
基本解釋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醫術高明。也指將沒有多少希望的事情挽救回來。
出處《太平廣記 太玄女》引《女仙傳》語:“行三十六術甚效,起死回生,救人無數。”
起死回生的典故
戰國時,有一次扁鵲來到虢國行醫,聽說虢國太子早上染急病身亡,于是請求進宮察看。扁鵲來到太子床前,仔細的檢查了一遍,發現太子大腿內側還有微溫,耳朵里還有鳴音,于是說:“太子只是嚴重昏迷,還可以救活!”扁鵲用針灸的方法使太子回過氣來,又在太子身上熱敷一會兒,終于使他蘇醒過來。扁鵲又開了藥方,太子服了二十天藥后,便完全康復了。
虢國國君再三向扁鵲道謝,扁鵲說:“我不是能起死回生,只是太子未曾真死,我才能救活他。”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起死回生)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斗方名士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回:“那一班斗方名士,結識了兩個報館主筆,天天弄些詩去登報,要借此博個詩翁的名色。” |
刻骨銘心 | 唐 李白《上安州李長史書》:“深荷王公之德,銘刻心骨。” |
逢人只說三分話 | 宋·朱熹《朱子語類》第21卷:“如今俗語云,逢人只說三分話,只此便是不忠。” |
進本退末 | 西漢 桓寬《鹽鐵論 本議》:“愿罷鹽鐵酒榷均輸,所以進本退末,廣利農業便也。” |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 謝扶民《壯族人民優秀的兒子韋拔群》:“仇人相見,分外眼紅,于是雙方的隨員就對打起來了。” |
取而代之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秦始皇帝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
雄心壯志 | 宋 歐陽修《蘇才翁挽詩二首》:“柳岸撫柩送歸船,雄心壯志兩崢嶸,誰謂中年志不成。” |
主明臣直 | 明·張居正《帝鑒圖說》上篇:“妾聞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也。” |
鴻儒碩學 | 《晉書·儒林傳序》:“鴻儒碩學,無乏于時。” |
分路揚鑣 | 北齊 魏收《魏書 拓跋志傳》:“洛陽我之豐沛,自應分路揚鑣。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