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折肱為良醫(yī)的成語故事

拼音sān zhé gōng wéi liáng yī
基本解釋幾次斷臂,就能懂得醫(yī)治斷臂的方法。后比喻對某事閱歷多,富有經驗,自能造詣精深。
出處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為良醫(yī)。”
三折肱為良醫(yī)的典故
春秋時期,晉國內部范氏和中行氏兩個集團準備起兵攻打晉定公,很多人認為晉定公又要失敗,有人認為范氏起兵屬于反叛行為,民眾不會支持的,再說晉定公已經屢戰(zhàn)屢敗,只要好好總結經驗,就像三折肱為良醫(yī)一樣,不會失敗的。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三折肱為良醫(yī))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屈指可數 | 唐 韓愈《憶昨行和張十一》:“自期殞命在春序,屈指數日憐嬰孩。” |
目光短淺 | 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第一章:“這位精明的莊稼人思前想后,竟得出了一個目光短淺的結論。” |
窮途潦倒 | 傅抱石《<鄭板橋集>前言》:“他的一生,盡管夠得上是盤根錯節(jié),窮途潦倒的一生。” |
惡衣惡食 | 先秦 孔子《論語 里仁》:“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
一塌糊涂 | 清 曾樸《孽海花》:“與其顧惜場面,硬充好漢,到臨了弄的一塌糊涂,還不如一老一實,揭破真情,自尋生路。” |
揮霍無度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02回:“因為兒子豹英一向揮霍無度,不敢交與他。” |
風流才子 | 唐 元稹《鶯鶯傳》:“清潤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消初。風流才子多春思,腸斷蕭娘一紙書。” |
繁文縟節(jié) | 宋 蘇軾《上圓丘合祭卞議》:“省去繁文末節(jié),則一歲可以再郊。” |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七回:“宋江聽罷,扯定兩個公人說道:“卻是苦也!正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
愛才如渴 | 清·葉燮《原詩·外篇上》:“嫉惡甚嚴,愛才若渴,此韓愈之面目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