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衍搪塞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做事馬馬虎虎應付一下,塞責了事。
出處《文明小史》第十一回:“抄上幾十聯,也可以敷衍搪塞。”
例子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71回:“都是一班負恩忘義的人物,還要把這等電文敷衍搪塞,真是令人氣極了。”
基礎信息
拼音fū yǎn táng sāi
注音ㄈㄨ 一ㄢˇ ㄊㄤˊ ㄙㄞ
繁體敷衍搪僿
感情敷衍搪塞是貶義詞。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人辦事不認真。
近義詞敷衍塞責
英語explain away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國中之國(意思解釋)
- 物阜民安(意思解釋)
- 放牛歸馬(意思解釋)
- 多才多藝(意思解釋)
- 顧后瞻前(意思解釋)
- 意氣風發(意思解釋)
- 斗唇合舌(意思解釋)
- 不分青紅皂白(意思解釋)
- 源源不斷(意思解釋)
- 萬無一失(意思解釋)
- 之死靡二(意思解釋)
- 暴取豪奪(意思解釋)
- 吃不了兜著走(意思解釋)
- 花言巧語(意思解釋)
- 狹路相逢(意思解釋)
- 骨肉之親(意思解釋)
- 有血有肉(意思解釋)
- 異寶奇珍(意思解釋)
- 各行各業(意思解釋)
- 動魄驚心(意思解釋)
- 手不釋書(意思解釋)
- 勤學苦練(意思解釋)
- 短壽促命(意思解釋)
- 斗南一人(意思解釋)
- 妙語連珠(意思解釋)
- 山陰道上,應接不暇(意思解釋)
- 窮愁潦倒(意思解釋)
- 金玉滿堂(意思解釋)
※ 敷衍搪塞的意思解釋、敷衍搪塞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不動聲色 | 動:變動;聲:說話的聲音;色:臉色。內心活動絲毫沒有在語言和神情上流露出來。形容鎮靜、沉著。也作“聲色不動”、“不露聲色”。 |
林下風致 | 同“林下風氣”。 |
超俗絕世 | 謂超出世俗,無人可比。 |
趕盡殺絕 | 驅除干凈;徹底消滅。比喻殘忍狠毒;不留余地。 |
簡明扼要 | 扼要:抓住要點。簡單明了;抓住要點。 |
危急關頭 | 不可預見的緊急關頭或困境,要求立即采取行動以避免造成災難。 |
飽食暖衣 | 吃的飽;穿的暖;生活富足;無憂無慮。 |
刀耕火種 | 指把草木燒成灰當作肥料;就地挖坑播下種子。指原始的農業耕作技術。也作“火耨刀耕”。 |
大開方便之門 | 給予極大的方便。 |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 諺語。比喻只要有決心,肯下功夫,多么難的事也能做成功。 |
共商國是 | 國是:國事;國家的大政方針。共同商量國家的政策和方針。 |
如癡如醉 | 形容神態失常,失去自制。 |
善善惡惡 | 稱贊善事,憎惡壞事。形容人區別善惡,愛憎分明。 |
駕輕就熟 | 駕:趕馬車;輕:指輕便的車;就:到;熟:熟悉的道路。駕著輕便的車走熟悉的路。比喻辦熟悉的事很容易。 |
歲寒三友 | 松、竹經冬不凋,梅花耐寒開放,因此有“歲寒三友”之稱。 |
茍合取容 | 茍合:茍且附合;取容:取悅,討好。茍且迎合,取悅于人。 |
人盡其才 | 充分發揮每一個人的才能。盡:全部用出。 |
無聲無息 | 息:音信;消息。沒有聲音;沒有氣息。形容沒有聲響;不為人覺察。 |
面如土色 | 土色:灰黃色。臉色像泥土的顏色一樣。形容非常恐懼的樣子。 |
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 指一味助長別人的聲勢,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 |
躍躍欲試 | 躍躍:急于要動的樣子。心情急切地想試一試。形容對某事情非常有興致;急切想試試。 |
西學東漸 | 漸:流入。西方的各種學說向東方流傳。 |
一棍子打死 | 比喻認為沒有絲毫可取之處而全盤否定。 |
金蟬脫殼 | 金蟬:金黃色的知了;殼:堅硬的外皮。蟬變為成蟲時脫去原來的外殼。比喻用計脫身;使對方不能及時發覺。 |
神經過敏 | ①癥狀名。神經系統的感覺機能異常銳敏,神經衰弱患者大都有這種癥狀。②泛指多疑,好大驚小怪。 |
高步通衢 | 見“高步云衢”。 |
寒木春華 | 寒木不凋,春華吐艷。比喻各具特色。 |
比翼鳥 | 傳說中的一種雌雄在一起飛的鳥。比喻恩愛夫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