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巾闊服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方巾:古代秀才戴的方形軟帽。方形帽子,寬松的衣服。古代儒生的裝束。指儒生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18回:“正說得熱鬧,街上又遇著兩個方巾闊服的。”
基礎信息
拼音fāng jīn kuò fú
注音ㄈㄤ ㄐ一ㄣ ㄎㄨㄛˋ ㄈㄨˊ
繁體方巾闊服
感情方巾闊服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口語。
近義詞方領圓冠、方巾長袍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卑諂足恭(意思解釋)
- 縱橫開合(意思解釋)
- 鴻鵠將至(意思解釋)
- 廣闊天地(意思解釋)
- 刀光劍影(意思解釋)
- 敲詐勒索(意思解釋)
- 大張旗鼓(意思解釋)
- 千絲萬縷(意思解釋)
- 粗服亂頭(意思解釋)
- 敢不承命(意思解釋)
- 匡謬正俗(意思解釋)
- 珠玉之論(意思解釋)
- 樹欲靜而風不止(意思解釋)
- 牛刀小試(意思解釋)
- 舞刀躍馬(意思解釋)
- 舉止嫻雅(意思解釋)
- 鮮血淋漓(意思解釋)
- 男大當婚(意思解釋)
- 斗南一人(意思解釋)
- 取之不盡(意思解釋)
- 狂風暴雨(意思解釋)
- 無窮無盡(意思解釋)
- 半新不舊(意思解釋)
- 避俗趨新(意思解釋)
- 閉門讀書(意思解釋)
- 甘拜下風(意思解釋)
- 驚心悼膽(意思解釋)
- 致知格物(意思解釋)
※ 方巾闊服的意思解釋、方巾闊服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迷而不反 | 迷路后不知回來。比喻犯了錯誤不知改正。 |
一無所有 | 什么都沒有(一:一概;完全)。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他山:別的山。別的山上的石頭。比喻能幫助自己提高見識改正缺點的外力。 |
大惑不解 | 惑:疑惑迷亂;解:理解。①原指最糊涂的人迷惑一輩子。后指對某事或情況懷疑;想不通;不可理解。 |
鬼爛神焦 | 形容火災慘烈,眾多的人被燒死。 |
照葫蘆畫瓢 | 比喻照著樣子模仿。 |
庖丁解牛 | 庖丁:廚師。廚師解割了全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觀規律的人;技術純熟神妙;做事得心應手。 |
花拳繡腿 | 比喻只做些表面上好看實際上并無用處的工作。 |
古色古香 | (陳設、器物或藝術品)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調。古香:古書畫散發出的氣味。 |
永垂不朽 | 朽:磨滅。指光輝的事跡或偉大的精神永遠流傳下去;永遠不會磨滅。” |
戶告人曉 | 讓每家每人都知道。 |
異寶奇珍 | 珍異難得的寶物。 |
孜孜不倦 | 勤奮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樣子)。 |
迫不得已 | 迫:逼迫;已:停止;結束。逼得毫無辦法;不得不如此。 |
輕重緩急 | 緩:慢;不急。指各種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有急于要辦的和可以慢一點辦的。 |
形影相隨 | 像人或物體與其影子那樣總是在一起。形容關系密切;永不分離。 |
不合時宜 | 時宜:當時的需要或時尚。不符合當時的形勢或社會潮流。 |
坐懷不亂 | 春秋時魯國的柳下惠將受凍的女子裹于懷中,沒有發生非禮行為。形容男子在兩性關系方面作風正派。 |
鷸蚌相爭 |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省語。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
圓鑿方枘 | 鑿:榫眼;枘:榫頭。方榫頭插不進圓榫眼。比喻不相投合;格格不入。 |
扣人心弦 | 扣:敲打。心弦:指因感動而引起共鳴的心。也作“動人心弦”。形容言論或表演深深地打動人心。 |
群山四應 | 應:應和。四面群山紛紛響應。比喻一聲號召,人們群起響應。 |
搬弄是非 | 搬弄:挑撥;是非:指口舌紛爭。把別人的話搬來弄去;有意從中挑撥是非出來。 |
末大必折 | 謂樹木枝端粗大,必折其干。喻下屬權重,危及上級。 |
妨功害能 | 壓抑陷害有功有能的人。 |
踵趾相接 | 謂腳跡相連。形容人數眾多,接連不斷。 |
振聾發聵 | 使聾子都受到振動和醒悟(發:開啟;聵:耳聾)。比喻喚醒糊涂、麻木的人。 |
掛冠歸去 | 冠:帽子,這里指官帽。把官帽取下掛起來。比喻辭官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