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而復(fù)失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復(fù):又,再。剛得到又失去了。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六回:“孔明變色曰:‘是何言也!得而復(fù)失,與不得同。公以此賀我,實足使我愧赧耳!’”
例子清·石玉昆《續(xù)小五義》第68回:“再說寶物得而復(fù)失,大大不利。”
基礎(chǔ)信息
拼音dé ér fù shī
注音ㄉㄜˊ ㄦˊ ㄈㄨˋ ㄕ
繁體得而復(fù)失
感情得而復(fù)失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于事物等。
反義詞失而復(fù)得
英語get it and afterwards lose it again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爐火純青(意思解釋)
- 月明千里(意思解釋)
- 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意思解釋)
- 老馬識途(意思解釋)
- 滿滿當(dāng)當(dāng)(意思解釋)
- 眾多非一(意思解釋)
- 反唇相稽(意思解釋)
- 孤身只影(意思解釋)
- 色飛眉舞(意思解釋)
- 長命富貴(意思解釋)
- 綽有余裕(意思解釋)
- 勞民傷財(意思解釋)
- 屈指一算(意思解釋)
- 膽寒發(fā)豎(意思解釋)
- 親上成親(意思解釋)
- 偃旗息鼓(意思解釋)
- 前腳后腳(意思解釋)
- 正人君子(意思解釋)
- 公才公望(意思解釋)
- 黑不溜秋(意思解釋)
- 不治之癥(意思解釋)
- 有目共睹(意思解釋)
- 口墜天花(意思解釋)
- 安閑自得(意思解釋)
- 超然物外(意思解釋)
- 白云蒼狗(意思解釋)
-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意思解釋)
- 天作之合(意思解釋)
※ 得而復(fù)失的意思解釋、得而復(fù)失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wǎng)提供。
相關(guān)成語
成語 | 解釋 |
---|---|
薪貴于桂 | 薪:柴草;桂:桂木。形容物價飛漲。 |
暈頭轉(zhuǎn)向 | 暈:頭腦發(fā)昏;轉(zhuǎn)向:辨不清方向。形容頭腦昏亂辨不清方向。 |
長江后浪推前浪 | 比喻事物的不斷前進。多指新人新事代替舊人舊事。 |
鑒影度形 | 觀察揣度人的形跡。 |
浪費筆墨 | 指人作品不好或文章過于繁瑣。 |
暮史朝經(jīng) | 經(jīng):指儒家經(jīng)典。晚上讀史書,早晨讀經(jīng)書。形容勤奮好學(xué)。 |
奇才異能 | 奇:少見的;異:特別的。指特殊的才智和能力。 |
目不轉(zhuǎn)睛 | 睛:眼珠。眼睛不眨;眼珠不轉(zhuǎn)地盯著看。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看得出神。 |
飲水思源 | 喝水時想到水源。比喻不忘本。 |
半路出家 | 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離家去當(dāng)和尚、尼姑。不是從小而是年歲大點才去當(dāng)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學(xué)著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 |
衣錦還鄉(xiāng) | 衣:穿;錦: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穿著華麗的衣服回到故鄉(xiāng);表示向親鄰炫耀自己的富貴。 |
表里如一 | 表:外表;里:內(nèi)心。外表和內(nèi)心一個樣。外表與內(nèi)部一致。形容人的言論、行動和思想完全一致。 |
乳臭未干 | 身上的奶腥氣還沒有退盡。對年幼人表示輕蔑的說法。 |
春冰虎尾 | 踩著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將解凍的冰上。比喻處境非常危險。 |
狹路相逢 | 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沒有地方可讓。后多用來指仇人相見;彼此都不肯輕易放過。 |
吳頭楚尾 | 今江西北部,春秋時是吳、楚兩國交界的地方,它處于吳地長江的上游,楚地長江的下游,好象首尾互相銜接。 |
孝子賢孫 | 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孫。泛指有孝行的子孫。 |
古往今來 | 從古代到現(xiàn)在。泛指很長一段時間。 |
地大物博 | 地域遼闊;物產(chǎn)豐富。 |
斷織勸學(xué) | 原指東漢時樂羊子妻借切斷織機上的線,來諷喻丈夫不可中途廢學(xué)。后比喻勸勉學(xué)習(xí)。 |
安閑自得 | 自得:自己感到舒適。安靜清閑,感到非常舒適。 |
立竿見影 | 立起竿子馬上就可以見到竿的影子。比喻立見功效。 |
氣味相投 | 氣味:意指思想或志趣;投:合得來。指人思想作風(fēng)相同;彼此很合得來。 |
如出一轍 | 轍:車轍;車輪壓出的痕跡。象出自同一個車轍。比喻兩件事情非常相似。 |
坐懷不亂 | 春秋時魯國的柳下惠將受凍的女子裹于懷中,沒有發(fā)生非禮行為。形容男子在兩性關(guān)系方面作風(fēng)正派。 |
心小志大 | 辦事小心,抱負(fù)遠(yuǎn)大。 |
舉足輕重 | 一挪動腳;就會影響兩邊的分量。原指一個實力強的人處于兩方之間;只要稍微偏向一方;就會打破均勢。比喻地位極其重要;足以左右全局。 |
老牛舐犢 | 舐:舔;犢:小牛。老牛舔著小牛。比喻做父母的憐愛兒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