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的成語故事

拼音yú gōng yí shān
基本解釋比喻做事有十分堅強的毅力和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精神。
出處《列子 湯問》記載:愚公家門前有兩大座山擋著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一個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認為不能能。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兩座山終究會鑿平。
愚公移山的典故
傳說古時候有兩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那里的北山住著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歲了。他每次出門,都因被這兩座大山阻隔,要繞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
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來,說:“我準備與你們一起,用畢生的精力來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條通向南方的大道。你們說好嗎!”
大家都表示贊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大家的力量加起來,還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大山搬掉呢?再說,把那些挖出來的泥土和石塊放到哪里去呢?”
討論下來大家認為,可以把挖出來的泥土和石塊扔到東方的海邊和北方最遠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愚公帶著兒孫們開始挖山。雖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們還是堅持挖。直到換季節的時候,才回家一次。
有個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這件事后,特地來勸愚公說:“你這樣做太不聰明了,憑你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這兩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說:“你這個人太頑固了,簡直無法開導,即使我死了,還有我的兒子在這里。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孫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兒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而山卻不會再增高,為什么挖不平呢?”
當時山神見愚公他們挖山不止,便向上帝報告了這件事。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動,派了兩個大力神下凡,把兩座山背走。從此,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愚公移山)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日月合壁 | 《漢書·律歷志上》:“日月如合壁,五星如連珠。” |
金光閃閃 | 《新編五代史平話·唐史》:“面上金光閃閃,手中雪刃輝輝。” |
空穴來風 | 戰國 楚 宋玉《風賦》:“臣聞于師:‘枳句來巢,空穴來風。’” |
處實效功 | |
千錘打鑼,一錘定音 | 郭澄清《大刀記》第十章:“千錘打鑼,一錘定音——隊長,你就決定吧。” |
巧上加巧 | |
敲詐勒索 | 曲波《林海雪原》:“專門糾察庫侖比的淘金工人和山林工人,為非作歹,敲詐勒索,無惡不作。” |
夷為平地 | 孫犁《我的綠色書》:“為了方便,把假山、小河,夷為平地,抹上洋灰,使它寸草不生,成了停車場。” |
自命不凡 | 清 淮陰百一居士《壺天錄》:“婁縣沈童者,年甫冠,習帖括,自命不凡,有太阿出匣遽化長虹之概。” |
狹路相逢 | 元 無名氏《爭報恩》:“不如做個計較,放了他回去,狹路相逢,安知沒有報恩之處?” |